李烨与张邦良在小屋中坐下,管雪瑗转身出‘门’去张罗酒菜,小屋中只留下李烨和张邦良两人。
张邦良开口询问李烨在苏州的情况,“李刺史,如今王郢叛军肆虐江南,这次李刺史带水师南下平‘乱’,不知吴县为何被轻易的攻破”,张邦良现在还没有看到苏州的战报,所以才询问李烨苏州的战事。
李烨便把自己怎么去苏州,如何偷袭王郢大营,如何守城的事情,到最后为什么吴县会攻破的事情大致跟张邦良说了一遍。李烨把董昌的作用又抬高了一些,有意隐瞒了自己如何偷袭、如何守城的细节,想必这些张邦良也不会太在意的。
张邦良捋着‘胸’口的胡须,埋怨道:“禹刺史不听李刺史之言,才有今日一败,禹刺史对苏州土团多有忌讳,不愿意召集各地土团据城而守,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原来禹航康听了李烨的话,对于李烨召集豪强守城并不认同,并非是认为李烨的建议不好,而是因为一块心病。原来唐大中十三年十二月爆发的裘甫起义,唐咸通六年八月爆发的庞勋起义对江南的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江南豪强纷纷组建土团自保,董昌的土团军也是在这时候逐渐建立起来的。
后来,随着裘甫起义和庞勋起义被镇压下去,各地的土团军并没有解散,而是越来越强大,已经逐渐的失去了控制。虽然这些土团在名义上属于州县管辖,但是毅然已经成为当地的土皇帝,州府的官员完全无法管理。所以李烨提议让豪强出兵防守吴县,自然遭到了禹航康的猜忌和犹豫,才导致吴县兵力不足,被王郢叛军攻破。
杭州等地豪强组建了八支土团军,人数达到了四五千人,战斗力完全凌驾于州县牙兵之上,好在杭州等地的土团表面上还是听从张邦良的调遣,让张邦良也少了一些担心和顾虑。
对于张邦良的分析,李烨只好报以无奈的一笑,自己不好说江南的土团到底好不好。其实,李烨也是土团的受益者,当初建立东海海上民团的时候,就是有着与江南土团相同的历史背景。从心里讲,李烨并不认同土团的存在,这是一支可以与官军对抗的实力,也是一把双刃剑,太平盛世时期这些土团固然没有多大的作用,也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是一到皇朝末期战‘乱’纷飞的时期,这些土团就会成为一支不可小视的军事力量,左右朝廷的政局。
说话间,管雪瑗已经将菜肴布置妥当,虽然没有什么水路八珍,但是都是‘精’心烹制的菜肴。凉拌红菜苔清脆爽嫩;过‘门’香酥而不腻;‘奶’汤锅子鱼,鲜香可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