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呢,不管哪个时代都有突破传统的人,哪怕是在公卿之中,关起‘门’来开小灶偷偷吃‘肉’的人也是有的。但是为了吃一顿没油没酱的白煮‘肉’,就要搞得比吸毒还见不得人,也未免让人觉得太悲哀了。
事实上,由于虔诚地信奉佛教,平安时代的倭国公卿贵族不但不吃‘肉’,而且连鱼都吃得不多,有时吃鱼也是生吃,习惯从唐朝沿袭过来,这就是繁华昌盛的平安时代。有个特别崇佛的天皇觉得光是不吃‘肉’还不够,又颁布了一项加强化的法令,进一步禁止食用鱼虾贝类,除了素食什么都不准吃!而更令人叫绝的是,这条禁令居然被不折不扣地执行了几十年!之后,这一过分的禁令才渐渐松弛,但还是有不少人坚持不吃任何荤腥。
所以,倭国公卿贵族主要吃的食物就只有大米,做成白米饭、饭团、年糕之类。配菜的种类也很贫乏,基本上只有咸鱼、腌菜和酱汤。味噌汤则是几百年后倭国战国时代的战场速食,此时尚未发明,平安时代的人只知道拿味噌当做蘸酱用。到了过年过节的时候,则会拿出一些栗子、纳豆、梅子、干贝之类“远方的贡品”来改善伙食,虽然名头很好听,但其实却吃得比中国乡下小地主还不如。
由于京都地处内陆,不靠海,而当时的保鲜技术和运输条件又根本是个悲剧,所以平安时代的公卿贵族们,除非是大富大贵之辈,否则也很少能够在京都吃到鲜鱼鲜虾,通常只能吃咸鱼干。偶尔得到一尾鲜鱼,就是值得向全家夸耀的事了。
因此,在当时倭国公卿的日常菜单上,基本上除了咸菜、酱萝卜和咸鱼,就是一些日常的蔬菜、野菜,有时候连咸鱼都没有,只有蔬菜、咸菜和酱萝卜。
如果‘弄’到了几条鲜鱼或一些贝类,又赶上‘春’夏时节,有新鲜的萝卜和野菜可以吃,饭后再来一杯茶和几块米粉做的小点心,那就已经算是很奢侈的大餐了。
而且,就算有了好的食材,由于倭国的烹饪文化不发达,也别想让平安时代的倭国厨子做出什么红烧鱼或者葱油海参之类的菜‘色’。当时倭国菜肴的做法除了蒸就是煮,或者就是生吃,连烧烤的都很稀罕,炒菜更是一直到江户时代都没有普及,不管什么菜都做得淡而无味,对中国人来说味同嚼蜡,在严力眼里就如同生活在地狱之中。
至于现代那种覆盖着鱼‘肉’、蔬菜或‘鸡’蛋卷,‘色’彩绚丽缤纷的“江户前”手握寿司,则要等到近千年之后的江户时代初期,才在倭国逐渐出现,在平安时代是看不到了。
而在平安时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