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王子最后的决定还是晚了点,如果再早几天,速拉丁还没有返回大行城,李景没有做好大行城的防御。四五天的时候,看似不多,但是此消彼长,很可能决定着一场大战的胜负,更是左右着整个辽东半岛的命运。
孙信仁和李伯峰一路并没有受到什么阻拦,很快便赶到了大行城城下,这时速拉丁也刚好返回大行城,虽然这次速拉丁出兵救援大同江城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但是却成功的分散了扑炎的兵力,才使吕泰新轻易的击败了扑炎。
速拉丁从大行城到天平山用去了三天的时间,等到返回的时候,因为战马装配了马蹄铁,不用再担心战马马蹄受伤,返回的时间缩短了一半,这让速拉丁更加有信心与契丹骑兵直接对抗。
速拉丁刚回到大行城,还没有等到要出兵救援孤山镇,就听到契丹军打来的消息。
大行城如今已经召集了三万多民兵,防御大行城根本不成问题,大行城的民兵可跟大同江城的民兵有着天壤之别,经过前几次的战争洗礼,大行城的民兵早已经脱胎换骨,依然成为了半军事化的组织。大行城的民兵可不光都是步兵,还有一支有游牧民族组建的五千人骑兵部队,算是速拉丁骑兵部队最强有力的后援支持。
李景看速拉丁回来,信心更足了:“速军长,契丹军刚到大行城,要不要出城偷袭一下契丹军”。李景的见识不错,认为契丹军远道而来一定人困马乏,正好是偷袭契丹军的机会。
速拉丁摇摇头道:“不可,契丹军虽然远道而来,但是这并不影响契丹军的作战实力,还是先在大行城下先拖垮契丹军,等到契丹军信心丧失再出兵与契丹军决战”。普通人骑马行军二三天的时间可能会非常疲惫,可是长年生活在马背上的契丹军可不会有什么影响,反而会因为契丹军刚到大行城士气正旺,攻打契丹军不胜反而影响自己一方的士气,这就得不偿失了。
以己之长克敌之短,大行城最大的优势就是有稳定的后方和坚固的防御体系,完全没有必要现在就跟契丹军硬拼,等到契丹军久攻不下,必然心烦气躁,这时就是速拉丁出兵的最佳时机。
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看法,李景只看见了契丹军远道而来可能会疲惫,而速拉丁常年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深知他们的生活习‘性’,自然不会认为这时候是最佳出兵的机会,李景只看见了表面现象,但是速拉丁却透过表面看到本质。
现在的形势的确已经开始对契丹军不利,孙信仁和李伯峰深知辽东半岛的防御能力,本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