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正之所以能够排除阻力在京师国子监引进讲武堂的那些新式科,除了他在士大夫阶层有着崇高的威望外,还有宣德帝在此事上的大力支持。
在宣德帝看来,讲武堂出身的官吏不仅比举出身的官吏更善于治理地方,而且更容易驾驭,故而他想打破朝堂之上官集团对大明政务的垄断,故而想逐渐引进讲武堂的官吏,使得双方能够在朝堂上形成制衡。
就这样,宣德帝再次违背了祖制,改变了自洪武和永乐以来大明术以理独尊的境况,拉开了百家争鸣的帷幕。
宣德帝有这样的改变,归根结底是受到了李云天的影响,开拓了他的思维,使得他的思维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李清正为了避免激化矛盾,只是在京师国子监引进了讲武堂的新式科,包括南京国子监在内,大明各地方上的官教授的还是以前的理。
因此,南京国子监并没有受到讲武堂新式科的影响,李云天万万想不到双方的一次比试竟然会搞得如此糟糕,竟然还使得讲武堂受到牵连。
按照李云天事后了解的情况,南京国子监与京师国子监自从大明立国起就结下了梁子,当年太祖皇帝攻下还是元大都的北京城后,保留了北京城里的元朝大德∮∵∮∵∮∵∮∵,↘.■.ne■t十年建造的国子监。
明太祖最终定都金陵,南京国子监就成为了大明的京师国子监,而北京城的国子监只能位居第二。
由于南京国子监历史悠久,化底蕴浓厚,再加上在大明的历年科举中南京国子监监生金榜题名的人数都要远超北京国子监,因此南京国子监的监生们历来轻视北京国子监的监生,双方年轻气盛的监生们在公共场合也没少斗嘴。
本来,南京国子监的监生们认为这次南北雍的比试赢得必然是他们,因此意气发地来到了京城。
可惜比试的过程却出乎了南京国子监监生的意料,为了公平起见比试的方式采取相互出题,这使得他们在国子监基础的律、书和算中一败涂地,丝毫没有还手之力。
尤其是算,对于京师国子监生出的题目他们是闻所未闻,而他们自认为难以解答的题目京师国子监的监生们竟然顷刻间就算出了答案。
南京国子监的监生们自然最拿手的是理,因此想要在理问题上赢得京师国子监的监生。
不过京师国子监的理即便是不如南京国子监,那么也不会差到哪里,对南京国子监提出的理问题一一作了解答,这使得南京国子监的监生们在理问题上建立了一定的优势,可惜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