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上)(1/2)

作者:宜昌石头
淡忘的眷恋(上)

但凡是人,就有七情六欲;但凡有七情六欲,就有悲欢离合;但凡有悲欢离合,就有眷恋在心头;但凡有眷恋,莫过于那些曾经记忆深刻、如今却被淡忘的回忆。

眷恋有很多种,有对自己父母的。写得最好的无疑就是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不用闭上眼睛,就能看见昏黄的油灯、转动的纺车、忙碌的母亲,还有纺车上那丝丝缕缕的纺线,用线与衣相连,把母子情相通,这就是一绝。而朱自清的那篇《背影》每每读来,都叫人不可自己。光是那一句“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就把人带入了浓浓的眷恋的思绪之中。

对家乡的眷恋写得最好的肯定就是李白的那首《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种寂静的夜晚、一轮皎洁的月光,月轮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十分清冷的。对孤身游子来,最容易触动思乡情怀,如果一两杯冷酒如肚,置身在异乡为异客,又在明月如霜的夜晚,那种思乡之情就会油然而起,就会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这首诗的绝妙之处就在于,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只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和白话的语气,用明月意象,写远客思乡之情,却意味深长,耐人回味,古今中外没有与之并肩之作也是不争的事实。

对情人的眷恋古往今来写的人很多,写的含蓄的有唐代元稹的这首《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刘半农就直白多了:“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只是那些新派女学生做梦也没有想到写出这首诗的居然是一个穿着中式蓝色长衫的土老头,自然就大跌眼镜,于是刘半农又写了一首打油诗:“教我如何不想他,请来共饮一杯茶。原来如此一老叟,教我如何再想他。”

在描写情人的眷恋方面,唐诗似乎不如宋词那样如诗如画、如歌如诉。晏几道的那首《临江仙》是眷恋生者:“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世人都推崇最后那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我却更喜欢那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诗的本身就是一幅浓墨淡写的情景画。

而苏轼的那首《江城子》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
丁春秋的无限之旅 我的21岁冰山女上司 仙噬 贴身护美 重生之幸福旅程 晚安总裁大人 每晚穿成太子的小毛团 萌兽来袭:仙尊,别骑我 仙化危机 行走于诸天的长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