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娘与嬷嬷互看了一眼,放下了手里的东西,向大宅外迎往。因见了我呆在那儿,揽了揽手,向我说:“丫丫,你也跟来吧。”
我吸了吸鼻子,跟在了阿娘和嬷嬷身后。
阿娘和嬷嬷一路迎往都不肯抬头,浅伏着身,懼懼又极恭敬的样子容貌。待行至宅门外,便委地长跪。此时一溜儿执戟“黑面神”也肃然不语,跪得极端正。
我站在门口,迎着的,是一座金色煌煌的辇,再后面,随着老长排的从侍护卫。我长这么大,没见过这般的阵仗。
百姓们惴惴不安地跪在两道,皆面朝尘土,沉默不语。
这半点也不似长安城叽叽喳喳爱瞧热烈的天子百姓了。
我有些不习惯。正打算看个空当,钻溜出往找二毛玩呢,嬷嬷仿佛摸准了我的心思,仰头看我,我对上嬷嬷苍白空洞的眼神,竟有些不忍了。那眼睛里,还闪着汪汪的泪呢!
我弯了弯腿,想要学着嬷嬷的样儿跪下来。嬷嬷阻了我:“……丫丫,你不必,他若要你跪,你再跪。”
我愣愣站在那里。
那煌煌的辇子里钻出来一个人,众皆扶持,诚惶诚恐。
他向我们走了过来。
带来了一队随侍,好大的气派!
阿娘瞧了眼嬷嬷,嬷嬷也瞧了瞧阿娘,然后,她们像是约好了似的,膝行爬向前,在辇中人走来的阵前,恭肃伏地:
“婢守承皇命八载,诚惶诚恐,铭君恩,秉诏命,于远外无日不惦记殿前,……婢拜见太子殿下,愿东宫长乐无极!”
那是我头一次见着他。那一年他才十一岁,少年未成,举手投足间却处处显老达,他是权贵掖庭的东宫太子,是我的兄长。
后来嬷嬷回想那一年的我与他,说了这样的话:“敬武还是稚幼孩儿,东宫却已有承祚之相。”
他承皇祚是依天命,可怜东宫,只长我三岁,小小年纪便肩扛重任。他的童年,尽不会像我一样没心没肺,亦不能如我一样,堪堪稚儿,只晓得玩闹。
那便是他的哀与忧,天命皇祚,亦不能算是福分。
我站在阿娘边上,抬头看他,他的眉微微地蹙起,明不是故作郁结,小小年纪,面上却怎么也挡不了这发自心坎的沉重与哀色。
他着玄色厚裳,繁复的花纹缀着金丝,在灼耀的雪色里明明煌煌。他并不高,十一岁的孩子,若不是身在帝王家,可还是个“孩子”呀!我真怕他撑不住这森森冷冷的雪气。
他瞧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