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景行立即往跟摄制组商量,建议赶紧安排一台机器往场地外面搞点好素材,可以重点注意下半场的《会今朝》和《让我们荡起双桨》.
场内,一首《雪城》结束,现场气氛已经很艺术了,小三千观众只有少数人偷懒,喝彩声很热烈,掌声是其次,可能大家都创造是这室外还是要靠吼的。
纪录片导演懊悔不迭,早知道应当弄个航拍高科技,再不济弄个摇臂也好啊,这时候俯拍推过往很有效果的。
三零六在台上开端聊天了,每个人一分钟时间很好打发,还有大屏幕的视频和字幕赞助。女生们抒发的除了对音乐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自满,当然也联络听众情绪,感谢嘉宾来宾和工作职员,最不能忘记的是祝贺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爱国情怀也是很能引起共叫的,刘思蔓还蛮慷慨激昂的,又得到独奏家的喝彩起哄。观众的视力似乎很好,何沛媛和齐清诺的亮相,明显比其他女生更多占到相貌的便宜。
杨景行在后台也能看得到,可能是场内密集的起哄很能勾起好奇心,或者女生们讲话的声音可能比二胡三弦更吸引人,铁栅栏外面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了。尤其是舞台左手边有更大的广场运动空间,栅栏外边的人头已经是里三层外三层。也难怪坚守岗位的安保职员有压力,被那样围困着,看上往也就能起个稻草人的作用。
舞台上的女生们确定也创造了场外观众的热情,但是她们显然是更来劲了,挥手鞠躬都有照顾到场外。
时间线没有多少偏差,下半场开端。先是《听舞》,灯光骤暗,舞蹈家带着团队上场摆阵型。
曲子实在很合适编舞,灯光设计配合也很不错,只不过这舞蹈还是老套了点,精巧动人但缺乏点新鲜感,受众可能也不是那么广。
一曲结束,喝彩掌声显得不如上半场的高峰,杨景行就等着演员下台了谄谀:“太美了,我真恨不得坐下台下看。”
接着上台的今晚最大牌的朱丽华团队,杨景行又恭送。好些年的歌曲了,固然没有新鲜感但已经称得上经典,而且编曲很有新鲜感……一曲结束,热度又回来了。
接着是《抱琴》,成功当然是各方面的细节堆起来的,但是那热烈的喝彩应当还是最受益于三线演奏家的气质外形。
后台已经是带着筹备庆功的情绪在工作了,感到成功就在眼前了,一个个都卯足了劲欣悦冲刺。
张钰阳又来了,步子很快,手中多出来的一张节目单,严正批评音乐顾问:“看热烈就是滚雪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