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多数女人一样,尤氏在家庭大事上做不了陈超的主。尽管她不愿意丈夫将祖产全都“交”出去,但阻挡不了丈夫的决心。陈超对妻子说,“你懂什么叫化家为国吗?我们已经上了他的船,他若是败了,你那点祖产也留不住;若是胜了,天下尽是你的,又何必在意那点蝇头小利?”
这些道理,尤氏似懂非懂。但举家迁入沂州后,家里发生的变化却是实打实的,光是陈超在华源实业的股份分红(去年第一次分红)就比种地强的多!按照丈夫的预计,今年华源实业的盈利至少会是去年的三倍!红利当然水涨船高。现在总算明白了,搞工业比种田强太多了!
钱是不缺,但尤氏还是舍不得那些祖产。这次回陈家崖,也有落实那些地分给谁的意思在内。按照尤氏的想法,便是赠与乡亲,也要自己赠与吧?至少对方还记个大人情,给了自治委员会,算什么事嘛。
尤氏与陈娴在租屋住了一晚,第二天便吩咐套车,他要去找接了丈夫委员会主任之职的萧观鱼。没想到陈家崖的乡亲们听说她回来了,呼啦啦涌进院子十几号女人,都是陈家崖的乡亲,嘘寒问暖,顿时让寂静的院落热闹非凡。
陈超多年扶危济困,在庄子里本就威望极高,现在一下子捐出了名下全部的田土,更是令陈家崖的乡亲感动。听说尤氏母女回来,串联了一同来探视。
“哎呀嫂嫂,你这一走就是两年,可想死俺们了……”这是一位平辈妇人。
“哎呀婶儿,俺们约了去沂州看你呢,正商议着,你们就回来啦。今儿午间可得去俺家吃饭,都准备好了……”这是一位晚辈女人,但年纪看上去不比尤氏小多少。农村的辈分不代表年龄。
“哎呀小娴呀,长高了,也更俊了,已经是大姑娘了呀,找婆家的没有?”这也是尤氏的一位平辈,执了陈娴的一连串地问。
尤氏开心地笑着,“俺们也惦记着大伙儿呀。快进屋坐,咱们进屋聊。”尤氏将街坊们让进屋子。
乍一回来,生活还真有些不方便了,连个茶具都凑不齐。尤氏歉意地说,“大家多担待吧,你们看,边用惯的,都让俺带到沂州了。剩下的又缺胳膊少腿……”
“别忙乎啦,俺们就是来看看你。另外,听说庄主他把地都捐给自治委员会了?真有这事?”还是那个晚辈妇人。她这句话问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