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深藏舌,出入息与鼻。息息归元海,气足神自裕。元气久氤氲,化作水火土,水发昆仑巅,四达坑阱注。静坐生暖气,水中有火具,湿热乃蒸腾,为雨又为露。”是也。
诸位看官,你道这心力如何感知出来?
用意也!别无他法。
意,身体之意也,绝非大脑意识,绝非意念。
心力为天生固有,藏先天一气。因人体后天发血气之拙力蛮力故将心力掩盖,而练拳之目的,就是要去后天血气之拙力(即肌肉紧张发力),把先天之力,即心力,感知并且习练出来。
而心力这种先天之气,要用身体自己感知并且习练出来,大脑意识和意念是无法感知并且控制心力的。用身体的呼吸与压缩旋转的能量蓄发去感知心力,就是意,就是身体自己的意,是身体自己的一种能力与功能,与大脑意识和意念无关。练拳,就是在习练身体的这种“意”。
用意感知心力,感知到心力后,用意使心力随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即胸膈膜的下移而下降到会阴,心力在会阴炎肾水,肾水(即肾的能量)上升,这样,心力下行与肾水上行的心肾能量的颠倒运行,就完成了五行能量在小周天的循环运行。
(注:各位看官多看到打通任督二脉之句,其意为何?打通任督二脉之真意就是让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五行能量在任督二脉之小周天内运行。切记!仅仅使用意念在小周天“想象”地走一圈,那不是打通任督二脉,而是什么也不是,这样习练出来的就是花架子!)
所以,仅仅肺经启动,只能让五脏生成下行能量而不能让五行能量在周天运行,只有启动心力才能够让五行能量在周天运行。如此说来,表面的呼吸之气在心力启动之后,即以能量运行的方式在周天运行,所以,从内里来说,“气”,就是能量!
一气之起落,就是能量在体内的上下运行。一气之起落,就是心力与呼吸与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共同生成下行脚蹬地的能量,使身体获得巨大的上行技击能量的一个完整的能量蓄发过程。一气之起落,改变了肌肉紧张发力中每块肌肉各自为战的“散”力,将浑身肌肉以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统一方式生成了在体内上下运行的能量蓄发方式!
一气之起落,是所有内家拳的根基,所有内家拳的能量蓄发无不是建立在一气之起落的基础之上的!
心意六合拳与心意把,本质上就是一气之起落的能量蓄发,只不过外形动作各有不同而已。
五行能量在小周天运行,也并非武功之全部。《武穆遗书》中所言“夫所谓一者,从上至足底,内而有脏腑筋骨,外而有肌肉皮肤五官百骸相联而为一贯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节攻之,中节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贯者,其斯之谓欤。”。此话即是说:周身整体上至头顶下至足底,内至五脏六腑,外至筋骨皮毛,均需合一,才为周身一体。所以五行能量仅仅在小周天运行是不够的,要运用心力贯通周身才是内家功夫之道。
通过心力与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合一运行,心力能够通过“意”在周身各个部位运行,此为心与意合,心与意合生成气(能量),此为意与气合,将气的能量从体内发出为劲力,此为气与力合。此内三合,即为一个一气之起落的完整能量蓄发过程。
如何达到这个内三合以让气周身运行?
刻苦用意打拳,别无他法。
五行能量一旦周身运行,即在内里生成压缩旋转。首先心力下行至会阴的过程中,心力之能量会压缩命门,命门压缩尾闾,尾闾压缩会导致会阴部位旋转---------这个尾闾压缩会阴旋转会生成新的能量,这个能量就叫“精”。精的能量是由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能量阴阳转换而生成的。
精的能量在会阴向丹田翻转,抽动身体生成腰腹折叠的表象,即腰腹折叠是精的能量的外在表象。
而五行能量在会阴向丹田翻转的过程,既是河车运行。河车运行让五行能量在会阴、丹田之处兜了个圈子,这个能量翻转上拉头顶的百会,下吸足底的涌泉,将周身连成一体。
(注:不明此道之人,仅仅知道“收谷道”“提肛”这个表象,而不知内里的河车运行!不会河车运行,仅仅提肛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五行能量一部分进行河车运行向丹田翻转,将周身连成一体,一部分继续下行到足底涌泉,会形成脚跟压缩、脚踝脚面旋转,形成“气”的能量。脚跟压缩脚踝脚面旋转,会让身体感觉到似踩在气垫子上,身体能够感觉像弹簧一样,这就是内家拳所说的弹簧劲。
气的能量作用于地面,使得身体获得地面给予的上行反作用力,此上行能量亦由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反向运行至头部,形成玉枕压缩百会旋转,生成“神”的能量。将来习练到高层次,下行能量由玉枕压缩百会旋转启动,而上行能量亦到百会为止,所以,百会部位的“神”的能量是周身能量蓄发的主宰,此为内家拳所说的神领力,力由神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