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在政府换地令之前,拿着换地权益书无计可施。李兆基就以现金购入他们持有的换地权益书
,既受欢迎,又价钱便宜。等政府一宣布开发计划,他买得的大量权益书就会变成可发展的地皮。
第二种购地办法,则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旧楼改建。买下黄金地带的旧楼,在旧地盖新楼。这种办法一举多得,发展商得利、市容焕新、旧业主现、政府增加税收,但却十分辛苦,因为单独收购一个小物业并不能支持一个地产项目的发展计划,所以恒基兆业还练出一个绝活——并楼。
通过向某个目标地盘上的多个业主收购物业,凑零为整,得来土地。为了收到旧楼,他布下天罗地网,除面向本港外,还到在港留有物业的侨民移居地找楼买。并楼极其艰辛复杂,一个业主不卖就会满盘皆输,但恒基兆业却对此有独钟,几十年来,并楼无数。
李兆基有关于此的另外一句名言:“寸土必争”,也传播四方。
七月一,经过多次在交易所不断买入股票,潘迪声和许子明将持股增达到不到百分之五后,便停下购入,接着下午香港最著名的一家老牌英资洋行,远东最大的英资财团,清朝时即从事与中国贸易。
该洋行对香港早年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亦是首家在上-海开设的欧洲公司,和首家在本成立的外国公司。
怡和洋行,开始发布公告,购入约两千万股新鸿基普通股,持股比例5.68%,总代价为2.3亿元。
在香港,持有总股本5%以上的股东,减持达2%要在三个工作作出公告,减持到5%以下要在三个工作作出公告,此后再减持不用公告。个人或法人持有股票超过30%,要向证监会申请免于要约收购,并作出公告。公告内容:持有人、持有人的控制人、发生变化的时间、变化的数量、变化前后的数量、公告人、公告期。
而在怡和洋行宣布公告后的那天,许子明已经整理好行李,将收购的事全权交给方进新和潘迪声。
不过在临行前,许子明对为一个战壕的潘迪声叮过一些话,如果涉及英资财团参与收购的话,要尽量避免与新鸿基的直接交锋,让英资集团直接争夺,收购期间尽量乘股价低时收入,不要盲目收购。
因为许子明知道多方暗潮涌动,必会使股价短期高,很多有钱人会选择买涨,但是许子明打的是收购,所以就要等他往死跌。
他在潘卫国和李国忠两人的陪同下踏上了第一次回大陆的历程。
之后在公告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