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读的起的。
就算是喊着有教无类的孔子,不也要收十条肉干嘛?以为很少嘛?在这个时代的百姓之家,下个聘礼,取个媳妇也不过是几斤粟米的事,即便如此,这礼还显得有些厚重了!
十条肉干,可比几斤粟米来的贵重的多,一般的百姓之家,一年到头,也是碰不到一点荤腥的。
诸子百家之中,只有墨子,能够大公无私的将自身的学识全都传授出去,且不收取任何报酬,剩下的,就只有从墨家当中分化出去的农家了。
当然,比起读书,习武所花费的费用更加高昂。首先需要打熬身体,锻炼体魄,还有练习战阵杀敌之术,如果有条件,还可以练习骑术,弓箭等等,当然,这些对于习武来说不过是小花费。
真正需要花费巨额代价的是兵书,这才是真正的难求之物,此时,比如什么太公兵法,孙子兵法,吴起兵法等等都是千金难求一字的存在。
你就算拿着大把的黄金白银去找,也找不到。而那些拥有这些兵书的家族,则会将这些兵书视作传家宝,这是后世子孙衣食不愁的保障。
收取高昂的费用之后,仅仅允许来人看一两个时辰,且不许抄录,不许传扬。能学到多少全看来人的天资。
而子渝这些时日在新军之中的观察,发现新军之中,对于学习读书写字的情绪很是高涨。
所有军中校尉,屯长,什长,伍长这些军中基础军官,都需要带头学习读书写字。
托了扶苏的缘故,在加上嬴政对于新军前所未有的重视,眼下新军之中大半的士卒都可以进行简单的读写,甚至给自己的家人写一封书信,也不是什么问题。
扶苏从不认为一支军队只会操刀子砍人就行了,这样的军队,不会拥有持久的战斗力,这样的军队,也太过于依赖主将的指挥能力。
只有一支有文化的军队,才会生生不息,所向披靡,遇到敌情,做出的选择也不尽相同。
比如一种最为常见的例子,被敌军包围了,一支没有学识和文化的军队大概率就是猛冲猛打,冲过去了就算,冲不过去就只能坐地等死。
而一支掌握了学识的部队,完全可以根据风速,弓箭射击的角度等等,计算出弓箭的落地位置,进而可以给敌军以大量的杀伤,然后实现突围,这就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而扶苏此时之所以将黑板和粉笔弄出来,自然是因为,行军途中,不比新军在上林苑之时,那时,有少府提供笔墨纸张,不限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