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一章踟蹰(1/2)

作者:大东南
这个度很难把握。

而联系武媚就大不一样了,他李治在幕后,可以操纵一切,又不用出面,既能保持天子的威严,又能不给别人留下把柄,可进可退。

许敬宗正是想通了这一点才去找的武媚,而武媚也是知道了这一点才说出城后她去见许敬宗,而他李治不能见。

因为一旦被人发现,他李治就是最后的退路。

如果李治直接叫许敬宗,那万一有了问题,他李治怎么退?又往哪里退?

想明白的李治心情大好,他理解了武媚的苦心,也清楚了许敬宗的考虑。

李治很兴奋,因为这是第一个准备投靠他的人,这偌大的朝堂,他终于要撕开一个口子了。只要有了一个口子,就会越来越大,最终冲破牢笼,打开一片新天地。

不管怎么说许敬宗也是个刺史,一方大员,分量还是有的。

虽然不在朝中,但是有一定的话语权。

许敬宗并不是一个人,他相信许敬宗的身边,还有很多像他一样的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像许敬宗这样没有根基的官员还有很多,他们不能找别人,只能围绕在许敬宗身边,让他成为他们的代言人。

马周死了,庶民成为大唐重臣的,好像也就一个许敬宗还算有点分量,其他的根本不足为论。

庶民官员的许敬宗自然就成了他们的精神领袖。况且许敬宗和马周还有一段情谊在里面,这就使得许敬宗的分量更加的重。

对于马周的死,李治充满了悲伤,因为这是一个厉害的人,并且是一个不错的官员,不管是对父皇还是对他李治,都忠心耿耿。绝对不贪恋权力,你给他多大的权力他就行使多大的权力,你给他多高的官位他就做多高的官,没有抱怨,不去争夺,不会僭越,让人踏实。

马周当年作为东宫长史,做的极其出色,即使他的政治对手长孙无忌都不得不佩服马周的才干。

可惜啊,本来他是父皇就给自己的肱骨之臣,以后用来制衡功勋一派的,可是他却死了。

许敬宗啊许敬宗,你也算是马周的半个学生,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本事来接替马周的职责。

是金子还是粪土,今日就看看你的成色。

天气很好,晨鼓敲响的第一声,一队人马就从朱雀大街上呼啸而过,硕大的唐字大旗迎风而动,哗哗做响。旌幡上绣着精美的五爪金龙,在太阳的照耀下显得嚣张无比。

薛仁贵在前面开路,铠甲披身,一柄精铁长枪在手,威风凛凛。身后的羽林卫带刀的带刀,执戟的执戟,弓弩箭矢、战马披挂,一件不少。

刚刚出坊门的百姓惊的赶紧躲回去,连头也不敢出,皇帝出行,闲杂人等必须避让。

李治没有乘车,出门打猎一身戎装,乘车显得不合时宜,而是骑着一匹枣红马。

武媚同样英姿飒爽,身着胡服,弓箭就背在身后,提马紧紧跟在李治身后。

这是属于她的荣耀,能跟着李治狩猎的,整个后宫只此一人。

薛仁贵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武媚,心中打定主意,以后要小心才是。

刚回宫不久就已经独得李治恩宠,连萧淑妃都不是她的对手,这绝对不是小聪明,而且大智慧。

能从感业寺出来,这样的女人不能得罪啊。

作为李治的心腹,薛仁贵一直小心翼翼的做事,尽量让自己低调一点,不至于太过显眼。

对于现在的朝局,薛仁贵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李治此刻正处于矛盾的状态,他一方面要防备长孙无忌和先帝旧部,一方面又忌惮功勋卓著的贞观武将。他想除掉武将,又想打压文臣,但是这两点中的任何一点,都很难。

大唐现在战事未停,突厥、高丽、吐蕃、六诏,再加上国内偶尔的造反,李治应接不暇。新的大唐将领还没有崛起,只能依靠贞观武将。

国内有灾祸不断,不是大旱就是水患,李治需要文官老臣来主持朝局。

所以李治很矛盾,他想提拔新人,为自己所用,以逐步取代老臣。可又担心老臣离去,新旧交替,朝局会产生混乱。

更何况,现在他的身边,也没有多少新人可用。

有时候薛仁贵也在想,自己在李治的心里到底有多大的分量,毕竟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也是贞观的武将,李治让他驻守玄武门,自然是重视他的意思,但是皇帝的心思,谁又说的准呢?

梁建芳这样的大将军都被贬了,令薛仁贵心中有些不是滋味。到底是一起在战场上拼杀过的,要说没有一点感情那是假的。

在很大程度上说,梁建芳算得上是他的老师。打仗这个行业,没有捷径可走,读过再多的兵书也需要亲身实践才行。

理论总要联系实际,实践才能出真理。薛仁贵读过的兵书不能算少,但是也算不上多。因为流传下来的兵书就那么几本,他翻来覆去的看了无数遍,每一个字都烂熟胸中。

但是带兵打仗不是说读书多就可以的,那只是一个方面,出身低微的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
梦里有鬼 最萌同居关系 山海经之玩家入侵 剜心三次,青丘王女不回头 风之谷动漫社议事录 医冠禽兽,女人放松点! 明星的悠闲生活 大国兵魂 星尘剑仙 阴阳草之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