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大人,大家全都起来吧。”>
跟张国柱、朱国治两位大人打完招呼,张信又面带微笑,看向跪倒在地的各衙属官,态度温和,谦逊有礼,让这些低阶官吏如沐春风。>
“谢小王爷。”>
各衙属官再次拜谢,然后纷纷起身。>
这就是平西王府在云贵两地的威势,只是吴应熊归来,便让昆明城的所有大小官员全部出来迎接,吴三桂在云南的权势可想一般。>
“张大人,朱大人,小侄回归昆明,迫不及待要去见父王,这就拜别大家了。”>
张信微笑拱手,谦逊礼貌的与张、朱二人说道。>
“小王爷一路辛苦,不必管我们。”张国柱、朱国治齐齐笑道。>
拜别张、朱二人,张信翻身上马,与夏国相、方光琛等人说说笑笑,一起往五华山而去。>
……>
昆明城北,五华山。>
五华山是昆明城内最高的山峰,原是南明永历帝的故宫,广袤数里,吴三桂入居后,连年来不断增加楼台馆阁,与皇宫内院也相差无几。>
张信一行人上了五华山,远远便看到崇楼高阁,宛如天宫一般的恢宏建筑。>
这便是平西王府!>
府中早已收到世子归来的消息,待夏国相、方光琛等人簇拥着张信进府,仆役丫鬟数百人,早已一路跪倒,迎接少主人的到来。>
“世子爷,王爷在书房等你。”>
刚刚入府,王府长史笑着走来,拱手恭敬的说了一句。>
“嗯。”>
张信点点头,转身对夏国相、方光琛等人道:“诸位捎待,我去面见父王!”>
说罢,朝众人拱了拱手,快步向书房走去。>
五花宫,书房。>
说是书房,其实是一间里外两进的奢华大殿。>
张信进了内殿,一位身躯雄伟,须发白多黑少的蟒袍男子,正半躺在一张罗汉床上,半眯着双眼,握着一卷《春秋》翻读着。>
《春秋》?>
张信楞了一下。>
吴三桂一张紫膛脸,神态威严,半阖双目,仿佛一头似睡似醒的老虎,恍惚间让他差点以为躺在罗汉床上的是关二爷!>
“孩儿拜见父王。”>
张信快步走来,撩起衣摆,向吴三桂磕了个头。>
“嗯。”>
吴三桂淡淡应了一声,放下书卷缓缓盘膝坐起,然后摆了摆手让书房里的侍女退去,这才低头看向张信,满脸微笑道。>
“我儿此去京城,可有什么收获?”>
张信顺势而起,坐在吴三桂对面,神色肃穆道:“父王,孩儿此行,所获颇丰。”>
“首先,我看到了康熙小皇帝的强势态度。其二,我结交了康亲王、纳兰明珠等人,为我们起兵,争取了一定的时间。”>
“起兵!?”>
登时,吴三桂睁大了双眼。>
“没错。”>
张信点头道:“父王,那小皇帝强势无比。孩儿去时,他剪除鳌拜之威犹烈,正在加紧收拢朝臣。孩儿入宫时,曾见上书房挂着一幅天下军事分布图,其中勾勾画画,皆是我汉军四王与清廷兵力的分布对比。父王,依孩儿之见,那小皇帝怕是起了削藩之心了。”>
“削藩?!”>
吴三桂脸色一沉,下意识摸了摸鼻子道:“小皇帝真有此意?”>
瞧见吴三桂摸鼻子的习惯,张信心里一喜,连忙道:“父王,此事 不离十。孩儿离京时,已经做出应对部署,打乱了小皇帝的节奏。”>
吴三桂眼里多出几分诧异之色。>
见状,张信抿嘴笑道:“父王,最近这段时间,关于顺治皇帝活着和《四十二章经》藏宝图的谣言,便是孩儿散布出去的。”>
“哦?”>
不出意外的,吴三桂被这个消息惊到了。>
“此事是你所为?”>
“是我。”>
张信点头道:“孩儿散布的谣言,应该能拖延一阵时间。但是父王,小皇帝亲政两年有余,就剪除了鳌拜这等权倾天下的臣子。若是他要对付我们,您觉得他会等多长时间?”>
“一年?两年?三年?”>
“依孩儿愚见,只怕小皇帝收拢了朝臣势力,就会反过头来对付我们,根本用不了多长时间。所以父王,我们需要早做准备了。”>
说到这里,张信言之凿凿,仿佛必有其事一般。>
“嗯。”吴三桂点点头。>
“这也是父王担心的地方。”>
去年五月,小皇帝剪除鳌拜的消息传来,着实吓了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