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琴有雪绒花爆火的期望,只是,显然她对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独家赞助商的吸引力没有足够的认知。
第二天,各大媒体对春晚就进行了讨论,全国大讨论,有说好的,也有批评的,尤其是对赞助春晚的雪绒花服装厂,对何翠姑穿着的那身旗袍,批评甚至批判就不绝于耳。
也有反对批评的,还是重要领导,有一位领导就说“在服装问题上也要解放思想”,另一位领导说“服装改革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在报纸的批评和肯定中,雪绒花服装厂名气彻底打了出去,尤其是随着雪绒花春晚放出的广告,很多人都记住了“边疆雪绒花,潇洒每一天”。
批评声让王素琴心里发紧,领导支持声又让她觉得有了依靠。
只是不管批评,还是支持,雪绒花服装厂算是火遍全国,各地商业部门接踵而至,纷纷要求采购雪绒花服装,更有瓯江个体户,用麻袋背着钞票寻到厂里,挥舞着成捆的钱要买服装回去卖。
那些天,厂里对外联系的电话打的火烫,管电话的部门不得不出面干预,再这么打,线路都要让他们打报废了!
王素琴算是真正理解了当时杨宕勇说的话了,她很发愁,工人可以招,地方上有大批待业青年等着政府安排工作,那些都可以招入工厂,机器设备也能采购,可原料一时半会儿却无法扩大,毛纺厂一年能提供的棉纱、呢料就那么多,还有其他服装厂要供应,其他小厂倒不是不能提供初级纺织品,只是色彩质量都无法跟边疆毛纺厂相比,技术实力没人家高,想提高也不是一夜就能办到的,毛纺厂能做到这步,那是多少年积累下来的?
从外地采购?外地人现在看着雪绒花眼都红了,都想从这厂里啃下一块肥肉,明明有反对投机倒把条例,可那些厂子还就是坐地起价,一点也不顾及国家调控政策,这让王素琴很是不满。
再不满,王素琴也要采购,她不能跟利润过不去,后勤部也不允许她将人家送到家门口的钱再推出去,无非是少赚一点,少赚也是赚,推了可是一点赚头也没了!
83年一年,边疆雪绒花服装厂就完成销售金额一点八亿的奇迹,利润居然高达四千万!
要是把石油与矿业排除在外,边疆雪绒花妥妥龙头企业,在边疆,连个能和它相比的服装厂都没有。
雪绒花尝到了跟电视台合作的好处,自是食髓知味,从此对在电视台投放广告,赞助春晚乐此不疲。现实告诉王素琴,只要广告打的好,石头蛋也能卖成和田玉,那还有什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