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十五章 孔明治蜀(1/2)

作者:白鹤化凤


人人小说欢迎您的光临,请记住本站地址:agxs.net,手机阅读m.agxs.net,以便随时阅读小说《》最新章节...

大军抵达汉中后,开始休整,李丰的运粮部队也已到达,汉军终于不用靠喝米角粥过活了,好好的改善了一下生活,吃上了白花花的大米饭。

汉军到达汉中不久,陆续迁来的魏国移民也相继赶到,汉中的官吏们开始忙碌起来,整理户籍,开垦土地,分发土地,建造房屋。

季汉最缺的是什么?不是土地,不是粮食,是人口,生产力劳动力合适的兵源,季汉是典型的地广人稀。

和后世恰恰相反,此时的四川盆地还没有大肆开发,在南中一些地方甚至还处于刀耕火种的情况。

在中原人看来,那就是一片蛮荒之地,所以中原世家谈起季汉,口吻一律都是轻蔑的“蜀中蛮夷”,对于季汉的印象,甚至是一群拿着棒槌穿着野兽皮的野人呢!

事实上,由于东汉末年中原黄巾起义战乱不断,不少中原世家为了避难逃到南方,蜀地也因为地理环境偏僻,连黄巾传教的人都不屑去,受到波及很小。

刘焉当年劝诫灵帝废史立牧,想来益州自保,随他一起来的还有大量避难的世家,这些就是东州派的前身。现以国舅吴懿为代表,他们带来了大量先进文化工具,促进了蜀地与外界的交流文化,使蜀地得到一定开发。

而蜀地得到真正的治理是在诸葛亮时期,诸葛亮对外联吴抗魏,对内务农殖谷,与民休息,期间平定南中孟获的叛乱,巩固了蜀汉政权。

他励精图治,任人唯贤,赏罚分明,注意发展蜀中经济,并妥善解决民族纠纷,受到蜀中各族人民的拥戴。

蜀锦是季汉的重要经济支柱,晋左思《蜀都赋》形容其繁盛状况是:“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贝锦斐成,濯色江波,黄润比筒,籯金所过。”

蜀锦驰名全国,远销吴、魏,其收入成为季汉政府军费的一大来源,诸葛亮甚至说过“决战之资,唯仰锦耳。”

成都也有了锦官城的美名,蜀锦是奢侈豪华之物,深受吴魏上层人的喜爱,君主常用此物来赏赐大臣功臣,魏文帝曹丕曾想抵制都不能成功,蜀锦甚至远销至中亚地区。

诸葛亮还曾亲自视察成都临邛的火井煮盐技术,他大力开发井盐开采技术,使蜀

中盐井遍地开花不但能自足还能流通吴魏增加收入。加固和修理都江堰,派1200名士兵专门保护这项水利工程和日常维修,使其能一直发挥作用直到现代。

总结来说诸葛亮治蜀有以下几点,一是劝督农桑,推行屯田;二是励精图治,严肃法纪;三是广揽人才,不限其方;四是倡导俭以养德,振兴吏治;五是平定南中,稳定后方;六是联吴抗曹,积极北伐,使蜀国在动荡的政治环境下社会经济得到稳步发展。

使人尽其能,物尽其用,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己的位置,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

农民,士兵,官吏,治理的井井有条欣欣向荣,营造一片生机盎然的氛围。

如果你无所事事,丞相为你找活干,只要你不懒,季汉就不会让你饿死。诸葛亮真正的做到一边北伐一边发展经济,发展民生,扶汉和兴汉两不耽误,是真正的大才。

诸葛亮是全才,对各方面都有涉及和成就,政治(治蜀),军事(北伐),经济(蜀锦,井盐),科技(木牛流马,元戎弩,偏厢车,),外交(连吴抗魏),兵法兵书(《蒋婉》作者存疑,但思想是他的)民族政策(平定南中,治理开发南蛮,训练无当飞军)

文学(《出师表》),教育(《诫子书》),书法(《玄莫帖》和《远涉帖》),茶道,(普洱茶,茶经)美食,(馒头),医学,(行军散)防御装备,(据说原型是藤甲的软猬甲),娱乐玩具(孔明锁),节日习俗(孔明灯),法律(《蜀科》),水利工程(整修保护都江堰),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公正公平高效廉洁,品德高尚,死后更是家无余财。

华夏自古以来能人不少,能治国的不擅打仗,能打仗的不擅治国。治国治的好,打仗也行,还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性格温顺,品德高尚,表里如一,非诸葛亮莫属。

这样一个人有什么理由不值得荆云崇拜神往,他一生的遗憾就是没能兴复汉室,当机会摆在面前,荆云没有理由不把握。

就像荆云说的,为何救你,因为想救你,就是这么简单。不是因为季汉粉上了你,而是因为有你而粉上了季汉,想救你,挽救季汉,就这么简单。

诸葛亮的能力再强,也终究是一个凡人,他不可能改变这种大势。

季汉的人口基数是硬伤,每当读到季汉灭亡时的总人口不到一百万时,荆云心里都会嘀咕,是不是哪里的人没算进去。

光成都汉中就有几十万人,季汉再小也有上百个县,有的县难道只有一两千甚至几百人?

有学者指出,史书可能未纳入户口统计的兵籍、吏籍、漏籍、荫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
末日生存法则 总裁强宠替嫁妻颜汐落乔陌漓 神魂召唤师 娘娘是个标题党 乱世遇佳人 捍卫荣耀 滇东诡事 综漫之奇妙的旅行 农女小娘亲 厉少养妻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