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弘法师所讲的这个佛门故事是当年释迦牟尼佛对弟子所讲的,故事的内容如下。
当年释迦牟尼佛与众弟子在一处简陋的房屋里避雨,这时房梁上飞来一只乌鸦,佛就问弟子知不知道这只乌鸦的来历,众弟子都摇头表示不知道。佛告诉众弟子,这只乌鸦在九十二劫之前是一位优婆塞。优婆塞也叫清信士,是佛门的在家弟子。这位优婆塞非常虔诚地信仰佛教,很向往那些相貌庄严的比丘,于是他就发愿将来也要做一名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出家修行人。
这位优婆塞的父母所信奉的是外道,听说儿子想要出家,都不同意。二老满脸泪痕哭求着儿子不要离开,这位优婆塞的父亲对这位优婆塞说我们家就只有你这么一个儿子,如果你出家修道,将来家门就没有了后人,这是万万不可的。
这位优婆塞没有办法,就答应父母先娶妻生子,等有了后人之后再行出家之事。二老为了稳住儿子,只得先答应儿子的条件。等到这位优婆塞娶得一位贤良的妻子,并拥有一个可爱的小儿子后。优婆塞的父母开始着急了,但是先前已经答应儿子的条件了,此时不好反悔,这两位老人便把目标转向小孙子。小孙子一向得爷爷奶奶的疼爱,也特别听爷爷奶奶的话。
爷爷奶奶告诉小孙子,说他爸爸过几天就要离开这个家了,不要他们了。小孙子被爷爷奶奶这番话吓哭了,爷爷安慰小孙子说只要你哭求爸爸不要离开你和妈妈,你爸爸就不会离开咱们而去出家修行了。这个小孩不仅可爱,而且额外聪明,当下了就理解爷爷奶奶这番话的用意。
当这位优婆塞和妻子表明要出家修道,让妻子照顾好父母时,他的三岁小儿子便拽着他的衣角大哭,此时妻子也跪地哭求着这位优婆塞不要离开这个家。此时的优婆塞萌生已久的修道之心,霎时被世间的情爱打碎。他看着天真可爱的儿子,满脸泪水地哭求着,贤良的妻子也默默流泪,便抱起儿子说爸爸不走了,爸爸永远也不离开你和妈妈。
由于这个缘故,这位优婆塞在命终之后,随着自己的善恶业力继续在三界六道里轮回,其妻子父母亦是如此。现已历经九十二劫,这位优婆塞还没有脱离畜生道,今世投生为一只乌鸦。
众弟子听完释迦牟尼佛讲完这只乌鸦的前世因缘,无不感叹人生难得,轮回难出。从此以后这些佛门弟子更加用功修行,以期了生脱死,成就佛果,再来救度生生世世还在茫茫生死海中轮回不息的父母眷属。
正弘法师这个故事讲的绘声绘色,本来 就是正弘法师的强项,加之配合此时王骏风不舍离开父母远去云台寺的场景,这个故事听起来更别有一番趣味。王骏风终于下定了决心,尊重父母的意愿,跟随真刚长老习武修佛。
佛门常言:七佛以来,尤为蚁子。八万劫后,未脱鸽身。一位初发心的菩萨要证得佛果,那需要经历相当漫长的时间。一个人一旦失去人身,就算经历七尊佛的漫长时间可能都没有机会脱离蚂蚁之身,八万大劫过后,仍旧在畜生道为鸽子身。正所谓: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得人身难,听闻佛法更难。王骏风自小生活在佛制化家庭,自然明白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的道理。
王骏风的父母在般若寺来得匆忙,走得也匆忙。二老在农村还二十几亩地,现在正赶上农忙的时节,都急着回去干活。本来王骏风想和学校请几天假,回家帮父母收拾秋儿(干农活),但被父亲严厉拒绝了。王骏风的父亲就一个要求,那就是王骏风你只管习武修佛,其他的事你不用操心,只要把这件事干明白了就行。
李国明和赵晓鹏被分到般若寺住持成空大和尚坐下学习,成空法师分别传授李国明和赵晓鹏两样不同的绝技。李国明所学的是般若无相掌,赵晓鹏所学的是灵隐虚空步。
般若无相掌是一套进攻的掌法,这套掌法乃是技门后期通法阶段才能修习的。所谓般若即是需依靠大智慧催动,而无相在于每招每式皆不遵守常规框架,使对方摸不清我方下一次的进攻意图。成空法师也是根据李国明自身条件特点而传授这门绝技的,看来成空法师也是比较疼爱李国明这位弟子。
这套掌法对于李国明来说太重要了,虽然李国明深得技门顿法修行法要。但是修行一事有解悟和证悟两重分别。解悟是了达事物理体本身,而证悟是真正证得此种境界。就如同一个女孩虽然明白将来会谈婚论嫁,生儿育女,但是她比较没有经历这些。
李国明现在就处于这种解悟的境界,一旦解悟修行起来便可一日千里,十分快速。有了这套般若无相掌,加上智光长老的止观心法,李国明的技门武学将会在佛门之中大放异彩。
所谓:理虽顿悟,事需渐除。止观法门的修学需要长积月累,这次李国明在比武大会能够催动意修招式乃属意外,本不是每次都可能达到这种心灵极度宁静的状态,而般若无相掌却可随意发挥,不受身心条件所限。
至于灵隐虚空步既不是什么进攻招式,也非防守招式。它乃是一套进可攻退可守的辅助绝技。不要小看这套步法,如果在进攻时配合施展这套步法则能大大增加进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