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打胜了,刘大双紧绷着的心松驰下来,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尽管战前做了详细的计划,可照样是惊心动魄。
按照他的计算,一个神鸦炮团,54门炮,一个齐射可以射出近千发炮弹。
那可是一百三十毫米的炮弹,差不多可以把十公里内的敌人阵地全部覆盖完,几乎无死角的覆盖,连个老鼠都跑不了!
可这么准确的计算,还是和实际情况不符。
东瀛军的防御工事修建的真是好,居然在如此炮击下,还有人活下来。
不仅活下来,还能组织抵抗。
就连那些轻伤的也一样参加了抵抗,重伤员都绑上手雷来个同归于尽。
这些给进攻的华夏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刘大双现在深深的体会到,他那种靠解数学方程的指挥作战简直就是在开玩笑。
有太多他想不到,计算不到的因素,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战局的进展。
在对人心的把握上,他更觉得自已有所欠缺,没能够准确理解人性的本来面目。
对于汤玉麟和张景惠的安 ,他原来的计划是,由谍报厅出手,启动这些年安插、发展的安 内谍报人员,把队伍拉出来,加入华夏联军。
可郭孝纯却不同意他的意见,他认为那样做,即使成功了,也只能拉出一部分人,而且很有可能造成安 内讧,反倒会把一部分人推向东瀛军。
郭孝纯分析,安 本质上是一群土匪,能够绑在一起,一是靠所谓的江湖义气,二是靠共同的目的,升官发财。
在危机时刻,他们更多的考虑是自身安危,民族大义,国家存亡并不是他们关心的。
汤玉麟胆小,只想着保存实力,一为避战。
张景惠做买卖出身,奸滑无比,又有野心,时刻想赌一把,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所以,针对他们,如果想要他们加入到战场上,打击东瀛军,必须让他们看到华夏军胜利在际,他们才会加入。
刘大双同意了郭先生的意见,这才有了马占山耀武扬威地在海城兜了一圈。
而后,广播电台、报纸发出的战场报道,真真假假,甚至有意夸大华夏军战果。
比如,刘大双的中路军攻击并不顺利,比计划中的进展慢了许多。
东瀛军阵地已经差不多和犁过的地一样,泥土都翻了几次。
可东瀛军仍旧是死战不退,节节抵抗,硬是用人命挡住了华夏军的进攻。
最近的地方,距离叶宏德部只有十几公里,可就是无法凿穿东瀛人的阵地。
好在郭先生的谋略起了作用,汤玉麟、张景惠为了自身的利益,先后加入战场。
有了这两支生力军的加入,汤岗子、小孤山的东瀛军被消息。
叶宏德部获得了宝贵的补给,内外夹击,一举歼灭鞍山之敌。
刘大双想到这些都有点后怕。
自已这三脚猫的指挥水平,以及对人性的理解,最好以后还是不上战场现眼。
现在算是知道了,当年老人家一介书生,绝处逢生,以弱胜强,那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千儿八百年的,都不一定出来这样一个大能。
自己少嘚瑟点,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去做。自已埋头发展经济,给他们做好后勤保障就行了。
“公子,门外来了许多记者,一定要采访您!”
丁志军悄悄的进来,轻声说道。
“采访我?算了吧!告诉他们,多去采访一下战士们,那才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刘大双摇摇头,拒绝了。
他是真心的,他有什么可采访的,那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不畏牺牲的人才是最值得骄傲的。
几千年华夏历史,特别是大清的三百年,都是搞愚民政策。
民不知有国,才是最大的悲哀。
约翰牛和高卢鸡打塘沽时,为了几两碎银,老百姓把敌人从船上抬上岸。
八国联军打京城时,也是为了几两碎银,老百姓肩扛车拉,帮着敌人运送弹药。甚至,还有人爬上城墙接应,……
每每想到这些,刘大双是痛心不已。
这十几年,他通过各种途径,潜移默化,就是要百姓觉醒。
华夏是百姓的华夏,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只有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才能有尊严的活着,不受任何人的欺辱。
也只有在这片土地上,靠着我们大家勤劳的双手,共同创造一个富足美好的生活。
“公子,跟他们说了几次了,他们都不肯走,说不见到您,他们就睡在这里。”
丁志军满脸无奈。
“不见,你想办法让他们走!”刘大双还是不同意。
“公子,还是见吧!”
郭先生笑着从门外进来了。
“先生,还是让他们多去采访战士们,我又什么好采访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