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怀安盯着整个环节,确定没有任何问题后,才轻轻吁了口气。>
等到五月份,世界杯足球赛开场。>
他们这些产品也全都被运用起来。>
一时之间,新安集团这个名号,当真是响彻海外。>
不仅完美地撑起了这个场子,而且价格低廉,质量过硬!>
这么宏大的一个活动,没有出一点纰漏!>
很快地,龚兰她们接到了更多的订单。>
有时候他们忙不过来,也会把自己的一些订单匀出去。>
跟在新安后面的这些个小厂家,也吃得满嘴流油。>
在这个时候,有企业战略研究所发布了一份《科技发展报告》的综合报告。>
这篇报告里面,首次提出了「中国制造」的轮廓。>
陆怀安看得很是仔细。>
他觉得,这个理念,还挺有意思的。>
中国制造啊……>
与此同时,上边也开始构造全国范围内的制造业的区域结构。>
首屈一指的,当然是长江三角洲。>
与另两处相结合,形成了世界级的制造中心。>
当然了,在这里面,新安集团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毕竟,新安集团囊括的产业太多太多了。>
而且他们的价格虽然也不高,但品质却一直管控得极好。>
但是事实上,中国制造从一开始,全部优势仅在于价格低廉。>
有人就觉得:「这价格都低成这样了,也不过是赚个辛苦费罢了,没必要那么死管质量了吧。」>
「确实,能多走些就多走些呗,省点损耗费不也挺好。」>
不说以次充好,但检查没那么仔细,也算不得什么的吧?>
可是,这种说法在陆怀安这里全都行不通。>
他坚持要求控制品质。>
「我们中国制造,倘若真的能在世界范围内崛起,我希望,中国制造能成为褒义词。」>
而不是任谁一提起中国制造,就想到次品。>
现在省的这点钱,赚的这点利,以后是需要巨大的代价来扭转的。>
不划算。>
而价格低廉的基础,就是劳动力低廉。>
在中国制造全球闻名的同时,也有很多国外的企业开始看到了商机。>
他们算了一笔账。>
在国外建厂,在国外销售产品,赚得很少。>
在国外建厂,在国外销售产品同时也在中国境内销售产品,能稍微多赚一点。>
而在中国建厂,情形就大不一样了。>
成本降低,销售量却会大大提高。>
而且现在中国境内本身就在大力扶持生产,这些企业愿意来,他们举双手欢迎。>
有人通过霍培峻和张正奇,联系到了陆怀安。>
借着新安集团的梯子,很多企业都陆续涌入中国。>
跟从前的企业入驻不一样,这一次,他们都是制造业,全都是建厂搞生产的。>
而且,他们不挑。>
不像其他国内企业,又要地段好,要又基建棒。>
这些国外企业,他们只在乎当地政策扶持。>
陆怀安借着这个机会,把他们介绍给了不少还很穷的城市。>
「一般来说,只要能有三个厂入驻,这个市很快就能发展起来。」>
在国内,陆怀安跟这些企业关系非常融洽。>
但在国际上,对不起,关系再好,商场就是战场。>
他们的低价战略,直接导致了各国都陆续抛来了橄榄枝。>
没办法,物美价廉的产品,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太香了。>
而借着霍培峻他们的手,多国的生产线都汇集来了中国。>
外贸和内需,这两大市场迅速带动了国内的经济发展。>
各地原先积存的房产,也开始迅速走俏。>
原先的一潭死水,很快就被激发开来。>
没办法,大家都有钱了。>
有钱了就会想买东西,各种东西甚至房子车子,他们全都要!>
既然大家有这样的需求,那他们肯定是得满足的。>
陆怀安笑了,商场这边自然是全都补足。>
建好的房子也都陆续开盘。>
最让人震惊的,莫过于贺茂通那个别墅群。>
之前刘敏材之所以断了投资,就是因为觉得这边发展不起来,后续跟不上,这别墅肯定卖不出去。>
但是,自从陆怀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