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杨立新发动的地毯式搜索客户的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他破天荒的这段时间一直坚持上午就进公司,与销售一起总结工作的得失,有发掘客户的好方法,也会尽快在内部推广开来。
受他热情的感染,新进的销售们这段时间也是热情高涨,公司里工作气氛很好。
常云涛虽然认可这是一种不错的尝试,但对这种方法是否能带来足够的收益还是有疑问的。
新力所关注的项目多数都比较大,进入还是需要一定的门槛的,这个对销售的综合能力、谈吐还是有较高的要求,包括信息的获取,也需要一定的积累。
如果一段时间下来,没有足够的回报,这些销售就会选择离开。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大浪淘沙或许能找到金子,留下部分有能力或者有运气的人。不过这样一来,新力一贯的人员相对稳定的局面就会被打乱,人心可能也会散。这个是常云涛和秦志磊的担心,也许这就是对企业重塑的风险和困难。
既然杨立新下定决心,而且他又为了之前行政总监一事发飙,常云涛和秦志磊此时也不好多说什么。
也许许多时候变革就是这样,什么都想清楚了再去做,已经晚了,需要有人下定决心,开始尝试。在新力公司,这个人就是杨立新。
秦志磊人在北京,还是基本可以按照他之前的一套行事,毕竟他觉得做得还算得心应手,成绩也不错。
不过他也有意识地让销售更多地系统挖掘核心经销商的下一层客户,二级经销商与系统集成商,也制作了大量客户档案。
杨立新冲在前面,常云涛反而有意识地远离了具体的业务管理,主要怕双重管理会出现混乱。
常云涛主要是督促文秘做好客户信息、交易信息的记录与归档工作,无论如何,这一点不能乱,这些客户信息也是一笔财富。
当然常云涛也不是无事可做。
一些老的客户,核心的客户还需要常云涛打理,或者指导销售跟踪项目,客户开发固然重要,业务不能停。
另外新客户的拓展还是有成效的,也会有一些项目问询。杨立新觉得有价值的时候,就会交给常云涛去处理。
曾经有一次遇到浙江的二级城市的政府会议中心的项目,对方方案已经定下来了,里面有近80万的锐士的设备,马上要开始采购,销售找到了总包,电话里搞不定。常云涛出面陪着出差,利用对资源的熟悉,价格的优势,一次把总包搞定,人回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