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远的葬礼还是如期举行了,这次葬礼举行相当隆重,可以说是自崇祯即位以来,最为隆重的一次葬礼,葬礼举行完之后,为刘明远建了衣冠冢,埋葬大明的藩王墓地,这也是几代明朝没有的事情,刘明远可以说是第一位异姓王爷,埋葬藩王墓了,要不是与礼不合,崇祯甚至会直接把刘明远埋在皇陵。可见崇祯对于刘明远还是相当有感情的。葬礼共举行三天,这三天可以说是崇祯全程陪同。刘明远这位一字并肩王,真的是荣耀无比。
而就在这三天时间,京城暗流无比,两厂一卫纷纷开动自己的手下,疯了一样查处数十名与温体仁有关的人员,这里面朝中大臣占有二十名之多,外省官员更是多达五十多名,这次的事件甚至不低于当时魏忠贤一案,倒是弄得京城官员一时之间人心惶惶,好在刘明远埋葬完后,崇祯下令到此为止吧,两厂一卫才收手作罢,要不然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落马。共计七十名官员,崇祯连看都没看,直接御批一个大字:斩。之后因为温体仁已死,自然周延儒被崇祯从新招了回来,不可不说此时周延儒对于刘明远,真是感激与忌恨参半啊,感激的是没有刘明远一事,自己恐怕还在家乡教书,忌恨的是当日刘明远落了自己颜面一事,自己却未能得报。
周延儒上台自然大力培养自己的亲信,一时之间文官倒是很好撮合,纷纷对周延儒投上忠诚书,周派一时之间在朝中大起,周延儒一时名声鼎沸。
对于这些崇祯自然也是知道,但此时的他早没有那些闲情去管,不是因为刘明远得死,对他打击太大,只是因为现在以陕西,四川,山西,叛匪声势日渐猛烈,已经到了威胁大明的统治。
就在程普带着师兄弟相继离去之时,京中此时文武百官,也纷纷在朝中商讨如何平叛叛军。
“各位爱卿你们可有什么良策?快于朕说来。”崇祯上朝第一句话就是这样,可见此时他也着急无比。
“禀,皇上。现在叛军已经聚结数万大军,我们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要派遣大军剿灭,但是清军依然驻扎各部关卡,兵力却是不够,如何解决兵力却是难题,这也是我们兵部迟迟未能派出大军的原因。”兵部尚书孙承宗急忙起身道。
“兵力不够,这怎么办?要不我们再招一些兵士,扩充军力。”崇祯开口道。
“皇上不可,现在虽然我们国库有些备余,但是却是不能支撑招兵之用,要是招兵那么国库必然入不熬出了。”户部尚书毕自严急忙走出道。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我们就这样看着叛军势大。”崇祯一时之间气的起身怒喝。
“禀皇上,微臣有点小小建议,不知道对与不对,请皇上明察。”这时周延儒不紧不慢的走出道。
“周爱卿有话赶紧说。”崇祯看到周延儒走出急忙道。
“皇上圣明,我们现在虽然不能招兵,只不过是国库钱银不够,只要有了钱银,那么我们不就可以招兵买马了么?”周延儒说到这里,大家纷纷点头,崇祯心中不由道:说的竟是屁话,要是有钱还用这样争吵,我看你有什么办法解决。
“恩,难道周爱卿有办法解决钱银之事?”崇祯只好开口道。
“皇上,现在虽然国库不足,但是我大明乃泱泱大国,并不缺少钱财之物,只不过现在的钱银集中在商贾,贵族之中,但是要想让他们痛快拿出钱银,那可是难于上青天了,如果硬要他们拿出,想必定会是江山不稳。但是微臣有个办法,能让他们痛痛快快,心满意足的掏出自己手中的钱银,甚至兵力也不用我们自己招了,但是其中利害关系倒是要皇上怎么去取舍了,还请皇上舍微臣无罪,要不然微臣万万不敢开口。”周延儒这样说完,倒是让崇祯等一众大臣纷纷好奇,想看他有什么办法,能让那帮吝啬鬼从自己口袋掏钱。
“哦。你接着说,本是商议,有什么对错,朕赦你无罪。”崇祯说道。
“现在各地名门望族,他们其实更怕叛军,如果皇上下令让他们自己招募兵勇,自行抵抗叛军,这样一来我们只要派出几位官员统一指挥,不是就可以完美的解决了么?”周延儒刚一说完,朝中哄得一声起来,纷纷高呼:“皇上不可。”
好半响兵部尚书孙崇宗走到前端,才能让各位大臣安静下来,孙崇宗走出怒道:“皇上,此提议万万不可实施,一旦这样办了,那么我大明江山,祖宗万代的基业将会不稳,万万不可啊。”说完跪倒在地。
此时温体仁一派的文官,却走出一人道:“皇上,臣有话要说。孙大人我来问你,清军不可不防,你的兵部抽不开兵力。大明再招兵马,国库钱粮不够,要是不采取这样的办法,那么我们是否就这样坐等叛军势大。皇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到时候剿灭叛贼,我们再令各名门望族,王公大臣解散所帅兵马即可,先帝明成祖当日兵伐外族,也是令各部王公自行招募兵勇,结果大败外族不臣之徒,而事成之后明成祖也是下令各部解散,并没有人安敢反抗。我朝一字并肩王当日为解京城之围,所帅一万黑狼骑不也是他的私兵。所以微臣认为,叛贼乃是当务之急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