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节突出重围
徐荣这个人物,按照个人能力来讲。只能算是一名二流武将,武力、政治、魅力三项数值都很低,这也是他在历史上最终成为成为政治牺牲品的原因之一。除开这三项之外,智力为76,统率有些偏高,为89。
演义中的徐荣出镜机会不多,不过却是在他鲜有的几次出镜中完成了二次惊骇世人之举,分别击败了曹操和孙坚,着实令人难以置信。
由于在所有的三国史料中,对于这两场战役的描述都是一概而过,致使后世根本无法得知当时徐荣具体是靠的什么击败了曹操和孙坚这两位巨头诸候。是兵员优势?还是半路伏击?亦或是曹操和孙坚由于一路连胜,对名不见经传的徐荣产生了轻敌心理?如此种种猜测,均无从查证。
虽然如此,徐荣曾经击败曹操和孙坚却是不争的事实。三国志l以三国演义为主体架构,对历史剧情自然很是看重,而此时徐荣发动伏兵令曹操和孙坚两军同时陷入混乱,即是顺应了历史剧情的一种表现。
从系统设定的角度来说,此时徐荣对曹操和孙坚有一种类似五行相克的属性,虽然他能力并不十分突出,但却由于完全克制曹操和孙坚而令他的伏兵之计大获成功。同样的伏兵之计,对吴凡手下这二百多名士兵却并没有造成多大影响。只有十几名弓兵短暂地混乱了一下,被方雄利用在修炼中习得的镇静技能很快回复过来;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根本原因就是徐荣对吴凡并没有任何相克属性。
同样的例子在汜水关之战中也同样适用。如果当时是关羽和华雄单挑,那么关羽对华雄就有一种相克属性,很容易一击之下就会让华雄命丧当场。而甘宁由于对华雄没有任何相克属性,以至于当时连击了华雄许多次后,才令华雄致残而已。
举出这个例子,是想向大家说明虽然同样都是和华雄单挑并且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却并不能就此说明关羽就比甘宁武力高出老大一截,而是系统隐藏的相克属性在作怪。三国志l毕竟是游戏,为了平衡各方势力就需要在势力武将和文官的能力上作文章,游戏中甘宁作为东吴首推的第一名将,能力并不比关羽差多少,甚至如果只论单挑的情况下,甘宁还要胜过关羽一些(甘宁为斗将),但统兵就要比关羽差一些(统率水军则恰恰相反。对此,大家不妨去百度搜一个名词“关羽濑”)。同理,吕布在游戏中的能力也并非如演义吹嘘的那样近乎神话,不过,他毕竟是游戏中的第一猛将,自然有他无人能敌的地方,比如单挑,即使对手开启“死斗模式”(一种以不顾自己生命为代价的战斗模式,为历史武将所独有,以后会有相关介绍)也不可能单人战胜吕布,这就是吕布最牛b的亮点之一。
闲话少说,再说此时这场战斗。
曹操和孙坚两军十之七八的兵将陷入混乱之中。徐荣见伏兵之计成功,立即驱马挺枪,率领数千名士兵掩杀上来。
黑暗的山岭官道上,火光摇曳,喊杀震耳。曹操和孙坚两军兵将面对徐荣军的掩杀,根本没有还手之力,伤亡数字爆豆一般急速上升,不过半分钟的时间就已经伤亡近半!
很快,徐荣就率领着一批精锐士卒冲杀到曹操附近。此时的曹操刚刚从混乱中回复,也是所有被混乱的将领中第一个自动回复的;见到徐荣率众冲杀到近前,曹操陡然一惊,四下旁顾,除了自己之外其它兵将仍然处在混乱之中。虽然曹操身为巨头诸候之一,系统对他的隐藏加成非常高,但是,自己的特殊身份让他不可能轻易与敌将交战。(曹操有镇静技能,但强化值不够,因此无法施放)
因此,在见到徐荣和手下众精悍士卒后,曹操拔马就走。
徐荣见了,急忙令身边弓箭手放箭。
黑暗中这些弓兵根本看不清曹操所在位置。徐荣把手中枪向前一指,这些弓兵就向着前方胡乱开弓,角度和力道各有不同,造成箭矢纷纷扬扬,大都落在了乱军之中。
然而,却有那么一箭不偏不倚,正好射在曹操所骑战马的后胯上。这只战马在乱军中奔行了许久,负伤严重,已经濒死,被这一箭射中,正好体力值亏空,顿时嘶叫一声俯伏在地。
曹操从马背跳到地上,挥手中倚天剑砍翻十几名附近敌军,这时徐荣就已经率众再次欺近。惊然中,斜刺里冲出一骑,大声向曹操道:
“主公快上马!”
言罢,该人已经冲至近前,不等战马停稳就翻鞍下马,将马缰交给曹操。曹操定睛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堂弟曹洪。
曹操手下的其它武将,此时仍然身陷混乱之中。曹洪则是由于受历史剧情影响才很快清醒过来,并立即催马赶至曹操近前将战马交给曹操(历史上曹洪就曾在乱军中向曹操授马,救了曹操一命)。
曹操起初不肯接受,不过曹洪态度坚决,语气急切道:
“天下可无洪,却不可无君!主公请速速上马!”
曹操听罢不再多言,形势也容不得他多讲话。遂立即翻身上马,曹洪则挥起手中斩马刀在后面步行,紧紧跟随。
曹操在曹洪的护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