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师傅帮个忙,给我们班照一张合影?”>
昨晚下了一场小雨,还刮起了北风,孙健睡觉前还有些担心,起床后,打开窗户,北风吹拂,还有点冷,天边泛红,薄雾升腾,晴天!>
一班三十人在班主任王薇的带领下有说有笑的出了校门,孙健请守门的杨师傅帮忙。>
三十个学生如今充满稚气,五年后再来看这张相片,变化极大,意义非凡。>
“杨师傅!”>
王薇也赞同孙健的想法,上前与杨师傅打招呼。>
“王老师,出去秋游?”>
“杨师傅,走路过去爬龟山,然后游览长江大桥和楼,您帮个忙。”>
“女生站二排,男生站两排,王老师站在中间,大家笑一笑,十年少!”>
哈哈……>
孙健组织,杨师傅娴熟的按下快门,这个时代的相机要对焦,不懂照相技术,不仅浪费钱,还浪费表情。>
“多谢杨师傅!”>
------->
“江城饭店的隔壁就是江城卫校,我以后就在江城卫校当外科老师,上班后,到江城来玩,就到外科教研室去找孙老师,包吃包住!”>
哈哈……>
孙健带着十五名男生走在前面,充当导游;王老师和张红艳带着十三名女生跟在后面,充当导游,由于是周日,这个时间,路上的行人不多,也没有自行车大军。>
如今还红火的江城饭店,由于管理不善,再过七、八年就日落西山,最后荒废了,被新界看中,二零零年左右连着江城卫校被政府一起打包卖了,江城卫校被并入汉江大学,搬迁到了职工医学院的院子里,职工医学院变成了汉江大学医学院,搬到新汉江大学。>
这个时候,孙老师离开了江城卫校,变成健报副主编。>
“这是江圣路,对面的利北路上有江城医院,华医大的实习医院之一。”>
说起江城医院,孙健自然就会想起毕晓云,要不是为了在华医大等她,不会在那里浪费时间。>
“这就是江城最大的新华书店、江圣路新华书店,肯定有不少同学已经到里面买过书!”>
江圣路新华书店在前世也被拆了,上了开发商的当,空置十多年,孙健穿越前也没有开工,市民已经对纸质图书没有兴趣,有没有江圣路新华书店?市民也不太在意。>
前世多次到这家书店购书。>
自从从江城文物商店购买了十六幅名家书画作品,避免少上当受骗,孙健从这里购买了《中国书法史》、《中国绘画史》和《当代名家书画鉴赏》,中午就在校图书馆阅读,做笔记,系统性的学习书画知识。>
磨刀不误砍柴工!>
“这是汉水一桥,五六年修建的,右手是江城医院,左手就是闻名全国的天下第一街、江正街小商品市场,有数万种小商品,琳琅满目,大家放寒假时想买点便宜的物品带回家,一起到这里来买,可以砍价,但买的时候要注意假货和小偷!远处就是我们要攀登的龟山,登高远望,江口、江昌和江阳尽收眼底。”>
“这就是古琴台,后人纪念俞伯牙弹琴遇知音钟子期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大家在一个班上学医就是前世起来的缘分,一起对着古琴台的大门照个合影,志同道合!”>
前世多次来过古琴台,孙健买过一元、二元、四元、六元、十元、十五元一张的门票,女儿孙佳有学生证,买五角、一元、二元、三元、五元和八元的门票,琴台二字出自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之手。>
哈哈……>
“同志,请帮我们照张合影!”>
咔嚓!>
“多谢了!”>
“大家以寝室为单位合影,志同道合,我帮你们照!”>
孙健前世还是名摄影爱好者,自学过摄影,有一台带单反镜头的尼康相机,常常给母女俩留影,苹手机里,一百多张母女俩的相片大多是他的作品。>
先给女生一零三、一零四和男生一零八寝室各照张合影,然后请王老师给他们一零七寝室照张合影。>
“马多利,李义重,你俩带着介绍信去买门票!”>
古琴台规模不大,一张门票二角,今年五月份才开张的黄楼,门票才一元,大学生有介绍信购买集体票,打八折。>
“好的,班长!”>
古琴台规模不大,亭台楼阁一应俱全,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布局精巧,主要建筑以庭院、园林、花坛、茶室为主,层次分明,院内回廊,虚实开闭,移步换景,互相映衬。>
这个时代的大学生都是文化人,看得津津有味,孙班长和王老师完全像二个导游,半个小时后,在大门口集合,二人走马观花,陪太子读书……>
这个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