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以来,徐佑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了铝原子簇超导的这个课题上。>
几乎没怎么去王相武的实验室。>
王相武对徐佑也甚是想念,但知道徐佑在忙一个重大的课题,也没有去打扰了。>
在收到“海岛”计划的课题方向后,王相武终于可以有理由找徐佑好好的聊一聊了。>
“徐佑,那个课题做得怎么样了?”>
“已经投《ature》了,初审没问题,还得等后续的审稿流程。”>
“嗯,那就好。我这边海岛计划的课题方向已经下来了,有时间可以过来好好聊一聊。”>
“好的,老师,您什么时候在实验室?我今天就可以过去。”>
“那正好,我今天需要在实验室开一个会,你有时间直接过来就行,我基本一直都在的。”>
徐佑虽然刚刚忙完了一个大型的课题,但丝毫没有疲惫的感觉。>
毕竟那些大四的本科生、研究生,做课题都是为了毕业,做完了之后,会有一种终于解脱了的感觉。>
但徐佑却更加享受整个做科研的过程,也完全没有什么毕业的压力。>
徐佑巴不得自己手里的课题不断,一直有项目可以研究。>
否则,会陷入到一种“课题荒”的空虚状态之中。>
徐佑来到王相武实验室,正好王相武要准备开会,徐佑便坐在下面,一起跟着听了会议的主要内容。>
“海岛计划我们的课题方向已经下来了。在座的都是实验室的核心人员,首先强调一个事情,这个课题属于保密级别,不可对外透露。而且就算有了成果,五年之内也不可以在任何期刊上发布。如果没问题的话,我们先签一个保密协议,再继续说明课题方向的具体内容。”>
徐佑没想到,这件事情的保密级别会这么高。>
不过,这毕竟是一个国家级的项目。>
虽然每个实验室只研究其中的一个方向,甚至可能并不涉及量子计算机的核心技术。>
但做好保密工作,确实是非常必要的决定。>
在场的人,除了徐佑之外,基本都是实验室的教授、副教授、讲师等等。>
像赵为佳这样的博后,都算是级别最低的了。>
徐佑也和其他人一样,一起签下了一份保密协议。>
在大家签完保密协议后,王相武终于开始了正式的讲述。>
王相武先是介绍了一下,“海岛”计划的两条路线。>
虽然业界普遍认为,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前景要更好一些。>
但在无法断定的情况下,光量子计算机也同样是一条必须探索的道路。>
因此,“海岛”计划可以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去同时进行。>
最终,根据研究的进展,再去确定哪个方向是更优的一个解。>
因为研究领域的关系,王相武实验室负责的,是光量子计算机的方向。>
具体的说,是有关量子光源的问题。>
其实王相武实验室,虽说是研究量子物理的实验室。>
但很多研究内容,都是与光学息息相关的。>
因为光子,本身就是量子的一种。>
所谓的“量子光源”,指的是“量子纠缠光子对源”。>
这是量子信息技术,和量子光电集成芯片中,所不可或缺的关键量子器件。>
“目前为止,国际上的量子光源,大多仅仅维持在高纠缠保真度和高不可区分性的‘二高’水平。我们现在的目标,就是要同时具备高效率、高纠缠保真度和高不可区分性,也就是所谓的‘三高’。当然,这里是三高是一个褒义词啊。只有这样,才真正可能能达到实用化的要求。”>
“我们现在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克服光子泄漏,以及如何提高对光子的收集效率。如果能解决这些问题,那我们的技术,在国际上就可以处于领先的地位之上。”>
通过王相武的讲解,大家很快明确了课题的方向,以及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什么。>
“好了,今天的会议就到这儿吧。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但解决起来,肯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回去也都好好思考思考,下次我们再具体定一下方案。”>
因为课题刚刚定下,王相武也不急着去确定课题思路,便先让大家散会了。>
“徐佑,来,我们两个好好聊一聊。”>
会议结束之后,王相武单独叫到徐佑,一起走到自己的办公室中。>
关上办公室的门,王相武招呼徐佑坐下。>
“这些天没见,你就又搞出个大论文出来。你不知道,那些博士们有多羡慕你。他们要是能有你这水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