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电视剧对一个电视台来是支柱产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打个比方,电视剧是电视台的工业,前期需要找项目、建厂房、买设备、雇工人等等,投入很大,但一旦有成品产出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收入,一直到这个产品无人问津,而好的产品它的周期也会很长。
即时类节目,如《超级女生》,算是商业,与消费观联系紧密,它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增加货物的流通率和引导消费潮流,但不是支柱,没有哪个电视台只靠即时类节目就能存活,最浅显的一,你播出时长都不够。
三年后,央视一套实现全天4时不间断播出制度,但它不是第一个,盛东卫视在这三年时间里由最初的播出时长六个半时增加到十二个时,后又增加到十八个时,最后比央视一套提前半年实现了4时连续播出,支撑时长的就是电视剧,也只能是电视剧。
由此也带动了盛东卫视的第二轮改革,新闻、采访等基础产业并到卫视,卫视又改版为综合频道,都市频道保留,原先的综合频道变更为影视剧频道,但柳巷制作的电视剧还在卫视播放,占据综艺版块的半壁江山。
电视剧的作用对电视台意味着什么不止柳巷清楚,罗景坤更明白,现在所有的电视台,包括中央台在内,播出的电视剧大部分靠买,盛东台更是,百分之百都是买的,独家买断投资太大,而且有可能赔个稀里哗啦,别盛东台,就是那些财大气粗的台也不敢这么做,赔一次可以,赔几次都受不了。
就算不买断只是购买首播权也不是数目,所以盛东台向来是买转播权,投资还能知道哪个剧好,但没有高风险就不会有高回报,收视率低不广告收入也不高,还有时间限制,过了期限再播播一次就要付一次钱,想扭转这种局面只有占领电视剧的上游,投资或者合作。
盛东台现在没有能力投资,合作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罗景坤支持柳巷制作电视剧,他白得首播权,但这不是最终目的,因为这样只赚吆喝没有收入,他的最终目的也是在积累收视率的基础上投资或合作制作电视剧,如果这个目标达不到起码要做到有能力购买更多优秀电视剧的首播权,这样才能实现良性循环。
在这上可以柳巷和罗景坤是不谋而合的,单靠自己制作来支撑一个综艺平台是不可能的,资金和时间都不允许,按照播出时长计算,全年至少要需要二十部以上的长篇电视连续剧,但每年出一部自己制作的精品,其余的作为补充还是可行的。
所以罗景坤最后做出了让步,同意了柳巷的请求,但他还是问了一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