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1章 沈虚靠谱了一次(1/2)

作者:晒月亮的混混
范大人见状,再次提议道:“殿下,莫要烦恼,微臣有一计。”

长公主眼前一亮,立刻说道:“愿闻其详。”

“不如请岳修远从青州调西军前去剿匪。一来,往年都是京城派禁军去剿,却无法根治,但是西军年年征战,战斗力高于禁军。二来青州离二龙山较近,钱银花费也较少。”范大人说道。

长公主思虑片刻,范大人所言既是,无论朝中是否有人养寇自重,已经不是关键。

关键的是,这伙水匪依然猖獗,让岳修远去剿灭,自己人,用的放心。

但是长公主此时又想到一处困境,于是说道:“万一岳修远剿匪不利,青州盐运不到京城,到时候发生盐荒,该当如何?”

是啊!若是朝中有人真的养寇自重,而且青州盐又在三司使李洪掌控之中。

若是岳修远旗开得胜就罢了,若是战事不利,李洪以青州盐运输不畅为要挟,导致京城盐荒,到时候该如何收场?

范大人沉吟片刻道:“东南儋州也有海盐生产,实在不行,只能从儋州运来。”

长公主摇摇头,说道:“儋州运盐,需要从海路向北,再从卞河逆流向西,时间太久,若是从陆路运输,花费更是太高。”

范大人叹息道:“二龙山水匪若不彻底剿灭,不仅青州盐无法顺利运往京城,而京城支援青州物资也会受阻,万一西戎兵事再起,到时候危矣啊!”

长公主点头同意,自己也不想受制于人,但是自己在两难境地。

让谢柬飞去剿匪,花费百万钱银,结果和以往一样,官兵来了,贼人逃了,官兵走了,贼人又来了。

让岳修远去剿匪,一旦战事不利,迁延日久,三大家族极有可能让青州盐运不进京城,制造盐荒。

长公主无奈道:“此事容我思虑一下。”

见状,范大人只好便起身告辞。

另一边,九安坊内,卧龙楼五楼内的会议室内,气氛压抑。

五人围坐在会议桌前眉头紧锁。

蜡烛的光影在众人脸上跳跃着,让众人的愁容更甚了。

谭星渊不无担忧的问道:“齐爷,库存的食盐还能支撑多久?”

齐爷面色凝重,说道:“前些日子,谭先生让扩大产量,所以当时从各个渠采购了不少食盐,目前还够十五日之用。”

前些日子,谭星渊看到陈泰澜的远洋贸易利润颇丰,于是准备加大产量,多备些货物,等着来年季风来的时候,继续做国际贸易。

那时候,便让齐爷多采购些原材料。

于是齐爷从合作的三百家杂货铺手里,购进了不少食盐。

只是即便如此,九安坊每日耗费食盐巨大,也只够15日之用。

孙账房叹息道:“传闻朝廷即将发兵剿匪,不过按照往年惯例,起码需要两个月才能恢复青州盐的运输。”

此刻众人再次陷入沉默,如今九安坊无法购得食盐,半个月后,九安坊所有产业,除了牙刷生产以外,其余全部得停工。

若是等到两个月,九安坊将完全失去市场,所有人再次回到以前贫穷的状态。

谭星渊无奈道:“还有什么渠道能获得食盐?”

众人默默不语,毕竟眼前局面已经很明显,转运司不卖食盐给九安坊。

黑市上,王家利用特殊手段,以三倍价格出售食盐,成本高不说,关键是,王家的二公子刚刚在九安坊气死,王家不可能卖食盐给九安坊。

难道这次九安坊必死无疑了?

此时,慧儿嫂子弱弱的说道:“谭先生,青州盐运不进来,但是奴家听说东海国也出产盐,大肃朝的儋州也有盐,为什么不去运来?”

孙账房不屑道:“运盐需要盐引,不然是犯了重罪。”

谭星渊也想过,无奈道:“即使有盐引,东海盐和儋州盐都需要海运,现在海上无风,运不来的。”

慧儿嫂子听的似懂非懂,只是一双杏眼无奈的看向谭星渊,她多想为谭先生出谋划策,为他分担,但是自己能力实在不行,心中尽是自责。

此时会议室内响起了一阵违和的呼噜声。

众人循声看去,原来是沈虚这个老六仰着头睡着了,此时还流着口水,画风和整个气氛完全不搭。

孙账房见状,立刻呵斥道:“沈先生,都这个情况了,你还睡得下去吗?”

此刻沈虚眨巴着嘴巴,擦了擦口水,然后缓缓起身,伸了个懒腰。

之后不耐烦的对着孙账房说道:“喊什么喊,你们刚才说话我都听着呢!谁说海上无风就不能行船了?”

这让众人想起谭星渊此前说的话:“谁说没钱就开不了工!谁说没有厨师就开不了酒楼!”

孙账房此时一脸哀怨的看着谭星渊,潜台词就是:领导,这货在学你说话!

谭星渊不以为意,但是想到沈虚一向会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于是谨慎的问道:“沈先生,是不是有什么好的想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
终极大魔神 穿成七零恋爱脑,糙汉老公宠不停 盛唐权奸 万相之王 世界第一的漫画家 巅峰至主 魔尊 军婚文里喜当妈 大明新命记 冬境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