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护卫这一大群登陆艇、运输船的不是别人,正是梅尔维尔造船厂生产的六艘基林级轻护舰。 首批开工建造的基林级在十月中旬铺设龙骨。由于这款战舰技术成熟,该踩的雷都被美国人踩了一遍,渣胚得以直接绕过绝大多数的坑,迅速建成下水。 再加上穿越者有大量干船坞和龙门吊;拥有成熟焊接技术使用了总段模块化建造,第一批6艘基林级得以于1914年12月底建成。 这比原本预计的三个月工期,又缩短了半个月。等到工人熟练之后,速度还会进一步加快。 海军见到这六艘新船后兴致勃勃,造船厂方面只进行了极为简单的海试,就被对方一把抢走。 用他们的话说,试航训练、海试,这些都可以集中在一起进行。 当然,造船厂方面也乐得如此,因为那些原本需要参与到海试中的工程师,就能提前回到工作岗位上。 别看渣胚先后获得了数次增员,其中的大多数人力都丢给了造船厂,可现在开工建造的舰艇数量同样不少。 基林级和01式巡逻艇的建造一直没停,澳华军对这一类小型巡逻艇和护航舰艇缺口极大,哪怕数量翻好几倍都不够用。 除此以外,船厂还额外增加了两艘金刚级的修复任务,又额外占用了不少人力。 而造船厂此时的绝大多数精力,都集中在位于东北侧的两个3万吨级干船坞。 这两个船坞于12月底,刚刚在里面铺下了舰船龙骨。由于此型舰艇在历史上没有使用总段模块化建造,渣胚为了求稳退了一步,使用先铺设龙骨,再像搭积木那样往上堆积建造的塔式建造法。 能让穿越者如此小心谨慎的船自然也不会简单,它就是太平洋战争的绝对功臣,日本人见了哭泣,美国人见了狂喜,现代死宅见了香草的大型舰队航母——埃塞克斯级。 在这两艘航母刚刚开工建造时,渣胚就已经想好了它们的名字。 其中一艘叫做‘博格’号,另一艘则叫‘胡锋’号。 由于这两艘航母是渣胚建造的头两艘,以至于穿越者一度想要将其冠以‘列克星敦’和‘萨拉托加’之名。当然,也有人认为既然是埃塞克斯级,那自然要叫起历史上埃塞克斯级的名字。 但一部分穿越者表示了强烈反对,因为这两艘航母都是实验性质的船,澳华军之后必然还会建造更大更好的。这些原本世界功名赫赫的舰名,应该留给以后更加先进、战斗力更强的舰艇。 听上去有理有据,但渣胚实际上是出于‘给太太小姨子一个更好的船体’这个理由,而提出了这个建议。 安全区反复衡量,最终采纳了后者的意见,决定暂时保留知名舰艇名,留给后面吨位更大的重型航母。 虽然以二战初期的眼光来看,埃塞克斯级已经够重够大,能够担负起舰队主力的职责;然而在渣胚眼中,标准排水量27000吨的舰队航母就是彻头彻尾的轻空母。 现代正规航母哪个的排水量不是5万吨上下?区区3万吨都不到,根本无法搭载将来必然会重型化的先进舰载机。 虽然渣胚很想一步到位,直接上福莱斯特级甚至是小鹰级,可这两型航母建造周期都比较长,无法快速形成战斗力。 渣胚现在首先要解决的是有无问题,进而训练出大量熟练的舰载机飞行员和航母船员。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埃塞克斯级能够在1年左右快速建成,而且在历史上声名鹊起,击沉了大量日军舰艇,实在是再完美不过的仿造对象。 最重要的是,渣胚手里有埃塞克斯级完整的建造、改装资料。 美国佬栽树,渣胚乘凉莫过于此。 于是,两艘航母被冠以-1、-2的编号。光从编号来看,就能知道渣胚对这两艘航母的定位——将来她们必然不是主力。 后世的人看到三个字母,就知道这指的是轻型航母。但渣胚为了迷惑外界,将的全称写成了这样。 ‘arrieressel-arge’,也就是大型航空母舰。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这已经是我们能拿出来最大的航母了哟~ 考虑到将会在1921年签订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会对主力舰吨位做出限制;以及穿越者也必然会被牵扯在内,渣胚甚至还提前制定好了1930年以前的军舰生产计划。 即:在1921年前,全力生产战列舰、航母等主力舰艇;在1921年到1930年间将生产资源全部倾斜到驱逐舰和巡洋舰上。 谁让海军条约规定的都是正在建造的舰艇,没有对已经服役的军舰做出约束呢? 虽然到时签署条约时,具体吨位和总吨位一定会因为渣胚的存在而有所变化,但是大体走向应该还会和历史相同。 只怕土著们做梦都想不到,他们辛辛苦苦搞出来,打算限制彼此的条约,会被穿越者这样利用。 这就是开了千里眼的好处,在不知不觉间,就把欧美各国安排的明明白白。 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造船厂对护卫舰艇的生产将局限在基林级上面。哪怕船厂工人增多,同时建造的数量也不会有任何变化,一直保持同时开工6艘的规模。 除非整个造船厂能够全面运转,其中的每一个干船坞都能够利用上。到时候,这一个造船厂一年就能下水一个,也就无所谓什么建造计划了。 至于眼下这六艘刚建成没多久的基林级,已经是海军手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