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收到‘特种弹’的使用许可后,三个自行榴弹炮的发射阵地上顿时便忙碌了起来,18门自行火炮的炮组成员正在从弹药车里往外搬运炮弹。 弹药手们赤膊 ,热火朝天地干活。尽管澳洲此时正处于早春,温度不高,不过这些士兵早就已经汗流浃背。 多亏了这些搬运炮弹的苦力,帕拉丁车体外的空地上此时已经摆上了一排一排的炮弹——全部都是上好引信的。 ‘特种弹’和712oerhead激光制导炮弹都存放于992弹药车内,在使用之前需要单独搬运出来。 攻击英国船队使用的155毫米口径549火箭助推榴弹,每枚都重达47千克;而‘特种弹’则更沉一些,每枚都有58千克。 这样来回搬上数枚,搬运弹药的渣胚们就都变得气喘吁吁。 当英国船队进入攻击范围后,安全区便下达了攻击命令。 992上的乘员,也就是之前搬弹药的苦力,顿时累瘫在地上。他们的工作已经完成,接下来,就要交给109的炮组成员来发挥了。 “火箭助推榴弹一枚,装填!”第一发试射弹,渣胚们选择了549,因为这种炮弹的散步范围和强装药后的‘特种弹’较为相似。 弹药手将炮弹搬到了输弹机上后,按下了推弹杆的控制钮。液压机构开始运动,炮弹便被机械推杆推入了炮膛。 紧接着,弹药手又拿来了三个个圆柱形药包,塞入炮膛内,然后将炮闩关闭。一声“eadytoire!”,宣示着装弹过程的结束,这门炮此时已经进入了待发状态。 ——正常发射时,发射药包的数量为3,而强装药的药包数量就是4个了。 火箭助推榴弹由于有着助推机构,哪怕不使用强装药也能有30公里的射程。 18门炮的炮组陆续完成了装弹流程后,其中的一门火炮便在军官的命令下开火。 紧接着,天空中的高翔便收到了炮兵部队的通讯,“hotver!”(炮弹发射) 而他也回以“hotut!”(确认发射)确认他收到了这条消息。 这一门炮是校射炮,等收到反馈后,其他的17门火炮也会随同这门炮一起调整炮口俯仰角。 炮弹在空中飞行了数秒后,在英国舰队南方100米的上空炸开——为了追求近失弹的杀伤效果,所有炮弹引信都被调整为空爆模式。 看见炮弹爆炸后,高翔立刻用无线电回复炮兵部队,他目视了落点。 “shver”(炮弹落地) 炮兵部队同样也回复以“shut”(确认落地)。 这枚炮弹在英国船队以南约100米处的上空爆炸时,正处于船舱内的佩雷拉登时被爆炸的巨响所惊。 当他来到舷窗边看向外面时,炮弹爆炸产生的硝烟依旧没有散去。只不过现在已经天黑,夜幕遮挡了佩雷拉的视线,他什么都没有看见罢了。 炮弹爆炸后,高翔就开始利用机载光电系统,为炮兵部队提供校正数据。 “irection280add350,ver.”(方位280,加350) “irection280add350,ut.” 负责校射的炮组迅速又装入一发推进榴弹,不出十秒钟,第二发校射弹便再次朝空中呼啸而去。 这一发炮弹在船队的上方炸开,尽管没有炸到船、伤到人,可是把所有的英国人都结结实实吓了一跳。 这一回,佩雷拉亲眼目睹了炮弹在空中爆炸时产生的火光,他心里一激灵,知道自己遇到大麻烦了。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渣胚使用的是间接射击法,这种通过其他单位校正落点,在视野范围外进行炮击的方法是一战后期才发展出来的。 一战早期,绝大多数火炮还属于直瞄式加农炮,其中就包括目前最出名的‘75小姐’,施耐德1897型75mm野战炮。 当法国于八国联军侵华期间首次向外界展示了‘75小姐’那疯狂的射速后,各列强国家纷纷引进这种速射加农炮,然而德国由于德法世仇迟迟得不到法国人的授权和图纸,只好将陆军火炮远程化,大口径化。 现在欧洲战场刚刚开打两个月,各大交战国还在没有摸索出一战后期的‘堑壕战’和‘火炮间接射击’战术。 佩雷拉此前早就思考过,火炮能否以大仰角,仅凭前方发回来的坐标数据,就能将炮弹抛射到远在视距之外的敌军阵地上。不过这一想法受限于当时联络技术的不成熟,只得作罢。 先后在舰队上空爆炸的这两枚炮弹一枚比一枚近,立刻就让佩雷拉想到了所谓的‘校正落点’。 于是他马上命令船队中的所有船只拉开距离,转而朝外海方向行驶——在舰队上空爆炸的炮弹从威力上看,并不是12英寸以上的大口径舰炮,所以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传说中的宋人超远射程小口径岸炮。 不过英国人的动作太迟了,眼看第二发校射弹的炸点已经在英国人头顶上后,高翔立刻就将消息发回了岸上的炮兵。 “eft200,ro200,ireforeffect,ver!”(左修成200,下修正200,可以进行效力射!) 收到这条命令后,负责指挥炮兵的渣胚立刻将所有炮组都拉到了他的通讯频道内,“eft200,ro200,ireforeffect,ut!” 这句话在给予高翔回复的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