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
24号文字
启体

第1节(1/5)

作者:周作人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知堂序跋原序

我在选编知堂书话时写过一篇序文,说“周氏的序跋文本来也属此

类,因系为自己或友人而写,更多感情的分子,而且数量也不少,故拟另成

一集,作为书话的续篇”,结果就是这本知堂序跋,共收文二百二

十三篇,篇数等于一九三四年出版的苦雨斋序跋文四倍还多,周氏一生

所写的序跋文,在这一册中,大约包罗无遗了。周作人是很看重序跋文和自

己所写的序跋文的。他为俞平伯燕支草写的跋一开头就说:

小时候读书不知有序,每部书总从目录后面第一页看起。后来年纪

稍长,读外国书,知道索引之必要与导言之有益,对中国的序跋也感到

兴趣。因为我喜欢读序,所以也就有点喜欢写序;不过,序实在不

好做,做序是批评的工作,他须得切要地抓住了这书和人的特点,

在不过分的夸扬里明显地表现出来,这才算是成功。

这里讲的是为人作序,至于自己的著译呢,看云集自序说道:

我向来总是自己作序的,我不曾请人家去做过,因为我知道序

是怎样地不好做,而且也总不能说的对或不错,即使用尽了九牛二虎之

力去写一篇小小的小序。

序既这样地不好做,但又还是喜欢做,自然不能不讲究做序之法,他接着就

说道:

做序之一法是从书名去生发,这就是赋得五言六韵法,这个我

想似乎不大合式。其次是来发挥书里边或书外边的意思。书里边的

意思已经在书里边了,我觉得不必再来重复他说,书外边的或者还有些

意思罢。

这二百二十三篇序跋,所讲的便多是“书外边的意思”,用一句文言,也就

是“言外之意”吧。说老实话,我喜欢的也就是这一点言外之意。舒芜先生

说,周作人的文章“都具有文化思想上的意义”,代表了“当时最高的水平,

没有人超过他,没有人能代替他”,是“我们不该拒绝的遗产”。最后这句

话说得特别好,真可说是深得我心。周作人最反对“就题作文,各肖口吻”。

他的序跋,实践了他自立的法度,从来不“赋得”,不“重复”。他不是“就

题”,而是“借题”,是“借题发挥”,发挥自己对中国文化思想问题的见

解。他在中国学海军,在外国学建筑,而于学无所不窥:魏晋六朝,晚明近

世,妖术魔教,图腾太步,释典儒经,性的心理,印度日本,希腊罗马,家

训论衡,狂言笑话,无不从人类文化学的宏观,以东西文化比较的方法,来

研究中国传统的思想,妙言要道,鞭辟向里。此二百二十三篇所述者,岂止

区区数百十种著译而已哉舒君所云“我们不该拒绝的遗产”实在有点埋没

得太久了,而这二百多篇序跋则正是打开尘封已久箱子的二百多枚钥匙。若

无此二百二十二枚钥匙,所谓不该拒绝的遗产,恐怕亦只能如老残所感叹的

“深锁嫏嬛饱蠹鱼”了罢。

这二百二十三篇中,大约有五分之一是集外文,即是不曾收入从自己

的园地到知堂乙酉文编这二十多本周氏自编文集中的文章,这一点做

得比知堂书话好。应该感谢新加坡郑子瑜、北京姜德明、香港黄俊东,

尤其是上海的陈子善各位先生,如果没有他们慷慨提供各种希见的旧时报纸

杂志、非卖品印刷物,以及周氏的未刊手稿,这一点是无论如何做不到的。

这二百二十三篇文字共分为五辑:第一辑是周氏为自己的著作包括选

编和辑录所写的序跋;第二辑是为自己译作所写的序跋;第三辑是为别人

著译所写的序跋;第四辑是零星题记,包括少年时的几篇记序,还有几则宣

言启事;以上四辑,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前的文字,建国以后所做的

序跋,则不分著作译作,为己为人,统统编为第五辑。各辑内文章次第,主

要按写作先后,有时亦以类相从,大抵以利于检阅为原则。

知堂书话出版以后,听到一种“反映”,即总编辑是不应该“亲自”

编书的。可是,我一不做官,二不会对上打报告对下作报告,三又缺乏“朝

游北海暮苍梧”去参加形形色色的学会、鉴定会、讨论会、座谈会、协作会

等等没完没了的会的时间和兴趣,从十八岁学做编辑起,光阴茬苒,已经三

十七年于兹矣,俗话说,“四十不斢老婆,五十不斢行当”,到老改行,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回目录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
丑妃睡龙床 闪婚豪门:诱拐小娇妻 奥特时空传奇 秩序剑主 血蝴蝶 带球跑文里的炮灰崽崽我不当了 噩梦之光 与狼共枕:霸道总裁的挂名妻 霸总倒追财阀前妻你高攀不起 婚里婚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