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刘鸿这边,本来在刘婷的诈死之后他是打算消停一段时间的,但是刘婷,也就是现在的采莲自己告诉他说,这种事情,打铁就得趁热。
倒不是刘经略的女儿有多么的愁嫁,不过毕竟这件事往深了说,就算是欺君。如果万一给揭了出来,皇帝派个把钦差来关里核查一下的话,基本上就全部抖落出来了。
而一旦刘采莲和俞慕白的婚事成了以后,下面就是远嫁浙江,到时候不在山海关内出没了,慢慢的就消失在众人的视野之中,此事自然也就算是无人提及了。
再加上俞慕白性子也是比较急的,几天之内连续来了三次信催问此事,刘鸿也只得回复择时定亲,请贤契再来关内商议。
浙江那边,俞慕白得到这个回复,比吃到王母娘娘的蟠桃还高兴。他马上就准备好了,动身到关内。
由于身为封疆大吏不能随便离开自己的辖地,他还是按照组织程序请了半个月的探亲假。
当时崇祯批复的时候还比较纳闷的,俞慕白的家就是浙江的,而且好像一直没有成家,就有个母亲也在任所。探亲去哪里。
想来想去,崇祯也就给自己一个答案,肯定是这小子闷得难受了,想出去转转,又找不到理由了。
现在江浙一带倒是没有什么战事,风平浪静的,让他出去转转也是好的。只要是请完了假回去之后能好好的干活,对得起朝廷的俸禄就好了。所以二话没说就批准了。
俞慕白得到朝廷的允准之后,也就给刘鸿回信,说是在八月底正式到达山海关,和经略义女采莲小姐商议定婚事宜。
至于那改名字的事情,并不曾见于书信,这是两人之间心照不宣的事情了。就连俞慕白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身边到底有没有锦衣卫的人,如果有的话,有多少。
很可能自己接到信或者寄出一封信的时候,远在京城的锦衣卫指挥使就已经知道了信的内容是什么。
虽然被监视都已经证明了他的级别,说明他已经官位高到了一定的程度。但他从来不觉得这是什么好事。当年同样和老爷爷一起抗倭的英雄胡宗宪,说完蛋也就完蛋了,当年的官位好像也是直浙总督。
纵横东南多说年,说下狱那不也就是皇上的一句话,所以,还是尽量的把尾巴夹起来做人要好一些。
不过,俞慕白没有凌云那么硬气,他可不敢直接的对皇帝提什么要求,说要撤掉身边的锦衣卫,不然的话就格杀勿论。但是他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以排查奸细的名义对身边的人进行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