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赣东北红土地上的高家村,被郁郁葱葱的丘陵怀抱着,在鱼米之乡的江南,一个“县太爷”没有到过的地方,算得上是穷乡僻廊。{话了,老同学回来了,高升了,他有了底气,“高记,我看今天晚上就少喝点,他们还要开车回去,高义晚上也要陪娘说说话,我们随便喝一点,聊聊天吧。”
“好,方校长说的有道理,高和家的,你辛苦一下,把中秋月饼拿出来,大家一边吃月饼,一边喝酒,一边聊天。”高记是巴不得不喝酒。
不是高记不喜欢喝酒,而是,他有更重要的事情。高义兄弟好不容易回来了,他怎么也要为村里办点事情吧。
“高义兄弟,今天市长和县委记来了,你有没有提一提,修一修我们村里到镇里的路?”
“这个不需要吧?大哥,现在全省都在搞新农村建设,修路是不需要说的,不就是迟早的事吗?”高义说。
“迟早相差好大的,有的村里两年前就修好了,你不帮忙说一说,谁知道猴年马月呢?”高记急了,谁不希望在自己任上修好呢?不说有没有油水,至少也是政绩吧。
“这个你放心好了,汪然记和江记今天来了,他们也看到了真实的情况,不用再说了。如果有可能,他们不会不考虑,如果有困难,我们开了口就让别人为难了。”高义陪大哥喝酒。
“高记,你就知道修桥修路,就不管我们小学啦?”方校长反驳村支。
“方校长,你先说,你先说,你们是老同学。”村支有不会见风使舵的吗?
“高义,我不管你现在当什么官,我还是叫你高义,村里的小学,有今天的新面貌,完全是得益于你儿子毛毛的一片爱心,毛毛呢?他去哪里读大学啦?”方校长没看见毛毛,也不知道毛毛去读了什么大学。
“毛毛你不用担心,年轻人爱家乡也是应该的,学校现在挺好的,还需要添加什么设施吗?”高义关心地问。
“现在最主要的不是硬件,是师资,缺乏师资力量,没人愿意来当老师。”方校长愁眉苦脸的说。
“我家里的高晓雨还在学校吗?”高义问。
“现在就我们两个人,很多学生都走了,一部分失学了,大部分进城了。一个孩子进城读,需要一个大人陪伴,很多人在外面辛辛苦苦打工,一年到头大部分的收入,花在了孩子身上。”
“高晓雨有没有拿到教师资格证?还没有,这不行。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我没办法,她必须参加考试的。”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把村里的学校办好,你有什么办法吗?”
“没钱,什么办法都没有。”方校长实话实说吧。
“需要多少钱?”殷勤问。
“不是一点点钱。”
“这个事情我来说一下。”江南烟雨接过去了。“去年正月里,我陪同董事长来过这里。这个事情,毛毛对外公提过要求,董事长的意见是等毛毛考上了大学,然后通过集团公司招聘支教志愿者的,因为一些特殊情况,才搁置下来了。”
“有没有具体方案?”殷勤当时生病,没有参加商量。
“有的。第一步是扩大校园,争取划后面的小山包给学校,平整一块运动场地出来,四面围起围墙来,然后,每年招聘四、五个师范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名义上是志愿者,只要他们工作满了一年,一律给予比正常上班更高的补助,资金由总部划拨,作为企业的慈善事业。”
江南烟雨是参与者,他清楚殷老爷子的计划。
“既然老爷子有这样的打算,我看可以开始实施计划了,大哥,你找个时间,陪同方校长直接去找一下汪然记,尽快解决地的问题,费用,啊勤,是不是先用一用毛毛的钱?”高义征求爱人的意见。
殷勤自告奋勇说,“我现在办理了退养,正好闲着也是闲着,这个事情让我来负责吧,你上你的班,地的问题解决了,找一个园林设计师来,做一个整体规划,工程施工由小季和小陶负责,日常的工程监管让高记和方校长多关心关心,到时候,我们来验收就是了。”
“啊勤愿意亲自负责,就太好了,我建议志愿者来了以后,就先住我家里,这里住四、五个人完全没问题,人多热闹,也省的老人家寂寞。嫂子专门帮大家做饭,工资我开,晓雨去进修一下,早一点考到教师资格证。争取把这所学校办的比银城一小还好,那样附近的孩子就不需要跑到城里去了。”
高义觉得办好一所学校,意义远远比修桥铺路更大。
高义的话还没有说完,方校长就离席来到高义夫妇面前,“高义,老同学,方某不才,这里替孩子们给你们两夫妻鞠躬了,你们是在做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啊!”
高义连忙站起来,阻拦方校长。
实实在在的方校长后退一步,他还是深深地鞠了一躬。
“老方,真的不用这样感谢,我们老高以前没有帮到你,那不是不想帮忙,是真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你不要见怪。”殷勤离开座位,拉方校长坐下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