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章:故乡专列(1/2)

作者:春樟
我的故乡在舂城,是一个满眼都是站立的绿树晶亮的白水的地方,我的家就飘摇在烟锁的半月山脚下。这半月山山势绵延,从半空中一直拖下来,远远望上去,就像半个绿色的月亮。我们的院子因一口老井而得名,名字叫做樟井院子。

院子里住着十六户人家,就着绵延山势,稀稀疏疏地一字排开,因此,每户人家都有一个很大的院子,各家各户用刺槐金银花等树和藤隔开,仅留一条小道作为人畜通道,一口井就位于在村庄的前中央。乡村人家的勤劳让几乎每一户人家都有了两层楼的砖瓦房,棱角分明地站立在属于自己的历史岁月里。

我们院子里十六户人家,掐指算来,不过五代,一个祖先开基。据说我们院子这地方,以前是葬人的地方,兼之此地蛇蚁较多,一般人莫敢近之,尤其是没有月亮的夜晚。当年,祖先耕种的田地在此附近,祖先劳累时,就会在山脚下的水井牛饮,并在附近纳凉,因羡慕此地有一口好井,并不避嫌,举家伐薪斩棘迁徙至此,整修水井,围以方石,因水井影阴于一棵古樟之下,遂名之樟井。樟井夏天掬之入口,清凉沁人,冬天抚之,其温暖则从手指直传至心窝。

我们院子的人本来就少,相互走动也不多,兼之我们那里有些村民游手好闲,专事偷鸡摸狗勾当,为防被盗,因此我们院子每户人家都喂养有看门狗,这些狗一律地忠于主人,平时很少出去,因此相当的警觉和排外,一个院子的人稍有走动,都会引起一大帮狗的吠叫。夜深人静时刻,常常会闻见一片犬吠狺狺,令人毛骨悚然。

我在黄昏的时候,才回到樟井院子,远远就看见了村口的古樟和我家门前的那棵枣树。忠厚的老黄狗撒开腿,向我奔来,把它温热的吻部伸向了我。

六月底了,村庄前面的稻谷已经变黄了,我黑瘦的母亲背着一把在夕阳里闪着寒光的锄头,从田埂上走了回来。

“贵伢子,你回来了啊!”我的母亲远远地看见了我,三步并作两步,快速走了过来。

“妈,我毕业了,我回来了!”我大声喊道。

外面的动静,也惊动了我的奶奶,七十多岁的她,腿脚已经有点不太方便,“吱呀”一声,她踉踉跄跄地推开了堂屋老旧的大门。

“奶奶!”我快步走上前,喊了她一声。

“我的心肝,我刚才还在门边望你,转身回来屁股还没有坐热,你就回来了!你在学校读书吃苦了,你怎么这么瘦啊!”我的奶奶一把搂住我,无限感慨地说着,以致于她清澈的老泪从她皱褶不堪的眼眶里都流了出来。

在故乡的那几日,我常常一个人爬到屋后面的半月山上,看远去的湘江,看那江水在我的眼前渐渐地舒展开来,飘舞成唐代舞女的长袖。

临江而设的湘桂铁路线上,火车轰隆隆行驶而过的声音不时传了过来,我知道那是旅行者们永不停歇的脚步声。

火车经过山洞前发出的悠长的鸣叫声,仿佛在召唤我,让我与之一同离去。

几天后,我就怀揣着大学毕业证,鬼使神差悄悄地抵达了东莞。

我的故乡舂城将近一半的年轻人都到了广东打工,因此特意开通了通达广州的专列,我搭乘上这辆专列,一上车,就听见整个车厢里都漂浮着家乡话,人们在说话的时候,明显可以感觉到言语的欢快和跳跃,那应该算是一辆不折不扣的农民工专列,也是大家在一起可以肆无忌惮地说家乡话的地方,下了这列火车,就是异乡,大家的沟通,就得卷起舌头,用憋足的普通话交谈了。

对于这些长期生活在异地的人来说,听到身边都是熟悉的语言,谁没有冲动想要开口说上两句呢?家乡话的确是可以拉近人们情感的,也可以很轻易地摘掉他们脸上戴着的那个虚伪的面具。

“美女!这么说,你们工厂的福利待遇还不错啊!”坐在我对面的一个三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说道,他看起来有点瘦削,在工厂里打工吃大锅饭营养不良,打工仔中间能有几个胖子呢?

“我们老板是白人,意大利的,他们开得起工资,那些做管理的人员工资就更高,据说部门经理年薪有二十万元。”一个十七八岁面容清秀的姑娘一脸自豪地说道。

“二十万?我在家里种地,怕是一辈子都赚不到二十万块钱啊!”中年男子一听就吓住了,身子大幅度地摆动着。

那姑娘一听,就得意洋洋地笑了起来。

“美女,工厂待遇那么好,可以帮我介绍介绍吗?我想到你们工厂去打工。”中年男子突然歪着头,一脸正经地说道。

“你以为我们工厂是菜市场啊,想进就能进吗?我们是电子厂,一般不招男工,女工也要参加考试的,择优录取。”女孩欢快地回答道。

我抬头看了她一眼,择优录取,不就意味着她是过了五关斩了六将才进厂的,她笑得那么开心,那么无忧无虑,生活中,人们需要被肯定被认可,那是精神层面的需求,一次小小的成功,对一个普通人来说,是多么自豪的一件事情啊。

“那我给你留一个电话,如果你们厂里招男工的话,你就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
直播算命太准,全网蹲守吃瓜 我在盘丝洞养蜘蛛 东北出马笔记 史上最强师兄 楚歌上官嫣然 狂婿无敌 战龙归来 江一辰方沐雪 极品妖孽仙尊 带着满天神佛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