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兄弟。>
而且在岭南邵家做客的时候,邵家人还提起过这位。>
今天中午,一食堂的饭菜是两合面馒头、冻豆腐炖白菜粉条野猪肉。>
赵军他们进到食堂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人在排队了。今天在一号窗口前打菜的不是赵有财,而是韩大春。>
今天新场长来,赵有财应该是做小灶去了。>
没有饭盒的赵军仍在一窗口前排队,前面林祥顺打完饭菜后,赵军将林祥顺给的饭票送在窗口旁的木匣中。>
虽然不用饭票也能吃饭,但食堂里那么多人,怕会影响不好。>
“大春叔。”赵军对里面的韩大春说:“我没带饭盒。”>
“没带饭盒……”韩大春迟疑了一下,然后把头往前一扬,道:“找地方坐去吧。”>
“啊?啊……”赵军一听就明白了,转身就去林祥顺汇合。>
不大一会儿,有人端着盘子、小盔儿从后厨出来,盔儿里斜插着勺,盘子里则是用一双筷子穿着三个馒头。>
“军呐!”这人过来喊了赵军一声,赵军回头一看,连忙起身叫了一声“三哥”。>
这人姓冯,在家中行三,也是赵有财的徒弟。>
赵军接过饭菜,坐下后从筷子上拽下馒头,然后使筷子往菜里一插,立马察觉到了不对。>
他打量下四周,快速将菜翻动。随着沉在底下的粉条被翻上来,还带出了一片片野猪肉。>
正常打菜,一勺里能有两片肉就不错了。>
赵军快速地夹起肉片,分给同桌的李大勇、李宝玉和林祥顺。>
吃完饭后,赵军还了餐具就回了保卫组。>
一直等到三点,赵军都等的不耐烦了,以周春明为首的一帮领导才来到了保卫组。>
这五个人里,除了周春明和他的秘书,新上任的生产场长刘仁山也是赵军的熟人。>
而另外两人,那个瘦高的,跟李大勇长得有几分相像。>
果然,周春明笑着介绍道:“刘场长,咱都熟悉哈。这位是咱营林场长李大智,大家欢迎。”>
说完,周春明带头鼓掌。>
新领导到任,都得到各个班组走一圈,让工友认识一下,省着在外面因为点儿小摩擦,给场长打了都不知道。>
掌声落下,李大智面带笑容,向众人道:“我是李大智,从曙光林场调来的。但我呢,是咱土生土长的永安人,这里是我的故乡。>
虽然我离开故乡小二十年,但我一直心系着这片土地。如今再回来,我的心情十分激动。而我对工作的热情,正如我此时的心情一样……”>
李大智话匣子一打开就关不上了,这回赵军可知道,为啥领导们这么晚才过来了。>
“改的春风吹遍大地,也吹到了咱们永安林区……”李大智一说就是五分钟,在临近收尾时,他仍激情澎湃地号召道:“我相信在我们这一代,一定能完成我们伟大民族的复兴,我们种花家也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说到最后一句时,李大智高举手臂向前一挥,下面一众保卫员掌声雷动。>
赵军一边鼓掌,一边暗想:“这叔总算是说完了!”>
忽然,赵军有一种感觉,在这位叔的身上,隐约能看到李如海的样子。>
而这时,周春明与刘仁山对视一眼。>
“这家伙说的也不挨边啊!”周春明在想:“他不能来争权的吧?他跟大勇不是亲戚吗?那应该是自己人呐?”>
刘仁山则是打心底佩服李大智,这老小子太能说了。自打从周春明的办公室出来,营林那边还没来得及去呢,就生产这边统计、调度、后勤,这才走到保卫,李大智就已经“演讲”四次,关键是次次还都不一样。>
在掌声中,李大智向前、左、右分别点头表示感谢。>
“咳!”在掌声落下后,周春明轻咳一声,抬手指着另一个一脸严肃的中年人道:“这是咱们保卫场长阎书刚同志,大家鼓掌欢迎。”>
说着,周春明先鼓起掌来,众人随之。>
待掌声落下,阎书刚开口,声音铿锵有力地道:“我叫阎书刚!”>
他话音落下,众保卫员还在等待,而这时周春明又带头鼓掌。大家一看才知道这位新来的保卫场长是个惜字如金的主,瞬间掌声炸裂,比刚才任何一次掌声都要热烈。>
“阎场长,我给你介绍一下。”周春明抬手伸向刘金勇,然后为阎书刚介绍,道:“这是咱们保卫组长刘金勇,前几天受了点工伤,但轻伤不下火线,仍带伤坚持工作。”>
刘金勇被周春明夸的有些惭愧,而这时阎书刚把手向他伸来,道了句“你好”。>
“阎场长你好。”刘金勇回应一句,就听周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