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岁鞑子入关掠劫后,宣大总督就下了严令,命各地关隘边墙加强戒备,但大多都是敷衍了事。>
这三人都是新平堡的普通军户,新平堡位于宣府和大同的交界处,属于镇虏卫辖下,三人明显也是被自己的百户大人用来应付差事的。>
总共也就给三人拨了一石粗粮,让他们守在这里,从去年八月份到至今,整整六个月,粮食早就吃的差不多了。>
而百户也不打算再浪费粮食,所以三人也打算这几天就回去了。>
一番了解下来,王林也得知了现在已经到了二月中旬,他没想到在山里转了几天,竟然转到大同来了。>
虽然离大同还很远,离张家口和宣府更近一些,但这里确实属于大同镇境内了。>
三人见王林比较好说话,也不像刚开始那般紧张了。>
其中年纪最小的那名明军,似乎见王林和他差不多大,于是大着胆子问道:“公子,你们难道是爬长城从草原上来的?”>
“不错!”>
王林点点头,见三人都是老实巴交的军户,心里也起了招揽之心。>
于是说道:“我在北边的山里有一块地,差不多有万亩左右,正缺人去耕种,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兴趣?”>
三人对视一眼,那名魁梧的汉子,看着王林手中的弯刀和女子手中的弓箭,试着问道:“公子应该不是做正经生意的吧?这边往北翻过几座山头,可就是鞑子的地盘了。”>
“不错,不过我那块地在一座山谷中非常隐蔽,里面还有条河,鞑子是找不到的,非常安全。”>
“哦?那不知公子的地都是收的几成租子,去的话每人又分多少亩?”>
三人显然有些心动,毕竟到哪里都是种地,而他们现在种的地也都是百户大人的。>
每年除去租子,一家人也就能吃个半饱,灾荒年间还要饿死人,如果那块地离这里不远,倒是也不错。>
“五五对开,每人二十亩,我那里还有不少马,可以用来耕地,所以还是很轻松的,如果你们担心家人的话,到时候也可以将家人一起接过去。”王林循循善诱道,决定先将他们骗过去再说。>
没办法,如果他跟三人说,招募他们是去打鞑子,三人肯定不会去,但去种田就不一样了。>
“真的五五对开?那要不要再交税?”>
三人都是下意识的咽了咽口水。>
“呵呵,那里可没有官府,交什么税?怎么样?给个痛快话,去不去?”>
三人虽然都十分的心动,但仍然有些犹豫,迟迟下不定决心。>
毕竟他们对王林一点都不熟悉,也不知他说的是真是假。>
王林也看出来三人的顾虑,于是再次说道:“你们三个穷户,本公子难不成还能图你们什么?”>
三人想想也对,他们除了烂命一条,也确实没剩其它,对方犯不着骗他们。>
“对了,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王林见三人始终有些犹豫,又盯着那名年纪最小的问道。>
“回公子,小的叫刘狗蛋,今年十七岁了。”>
“十七岁了,那也不小了,可讨了婆娘?”>
“小的排行老三,家中只有两个姐姐,还没讨到…”刘狗蛋有些尴尬的道。>
王林同样出身军户,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军户在明末那是最底层的存在, 丝中的 丝,是没哪个人家愿意将女儿嫁给穷军户的。>
所以想要讨媳妇儿,就只能换亲,比如说我将女儿嫁给你儿子,你将女儿嫁给我儿子,这样大家都不吃亏。>
而这刘狗蛋家中只有两个姐姐,却有三兄弟,他最小,如果不出意外,这辈子估计都很难讨到媳妇了。>
于是问道:“那我就叫你刘三吧,刘三,那你想不想讨媳妇?”>
“当然想,王八蛋才不想…”>
刘狗蛋说着,垂下了头。>
“桂琴,把帽子摘了。”>
王林冲着身旁的一名女子说道。>
这名女子叫王桂琴,今年也才十六岁,是众女中,除了徐秀颖长得最清秀的。>
她自然明白王林的意思,也没矫情,将帽子摘了下来,挽着的头发也散了开来。>
“她是娘们儿?”>
三人都是大吃一惊,眼珠子差点没瞪出来。>
也不能怪他们刚才眼瞎,而是里面比较昏暗,众女穿得又厚实,又一直未说话,没认出来也正常。>
“只要愿意去的,我可以保证,半年之内,绝对给每人都讨个媳妇儿。”>
众女都是和他一起共患难过的,他早就将她们当成了战友,甚至是亲人,自然不会随便的将她们许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