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赚钱,就得炒作。
其实春城的君子兰市场,早在8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一路走高。
为此。
春城还特别出台了十条限制。
其中有一条是,每一盆君子兰的售价最高不允许超过200元。
至1982年。
十条限制让整个春城的君子兰市场都陷入了低迷状态。
好在后来有一大批养兰爱好者自费举办了一场兰花展销会,当时人满为患,光是每张5毛钱的门票就卖出了17万,后来更是涨到了一块钱一张,这才让政府看到了君子兰的经济前景。
由此。
窗台经济正式在1984年3月份出台。
现在。
正是君子兰逐渐走进灿烂时节的第一步。
会议室内。
余爽提出,“兄弟,君子兰的前景看起来不错,政府大力支持,现在人人都养,你小凤嫂子也弄了几盆在家放着,我看呐,要是持续耕耘个十几二十年,让三老板专门搞这个,未来赚的钱兴许不会比咱们服装行业赚得少哩。”
这可不是什么高瞻远瞩,而是想当然。
殊不知。
君子兰的市场活跃仅仅只有一年不到,要是坚持持有十几二十年的话,裤衩子都得赔没了。
二狗子赞同余爽,“老弟,我觉得大爽说的没错。三老板现在可不是老花农了,要是按照五百一盆将这一万株全都卖出去的话,那可是五百万,甚至比咱们服装一个半月的收入还要多出一点点,真应该再多养一些!”
余天拒绝了所有人的提议,道,“我分析,君子兰会逐渐走入疯狂,但不会疯狂太久,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恰当的时机将它们全部倾销出去,而不是大范围地养殖。”
“为什么?”
三哥眼看着余爽等人做服装赚大钱,心里也跟着着急呢。
虽说有分成,可他主管的还是培育兰花儿,赚的比他们要少上那么一些。
最主要的是。
三哥可是足足被人叫了好久的老花农。
这才好不容易变成的三老板,他可不想短时间内被取消了这么牛逼的名号。
“因为...”
余天没法对他们说自己先知先觉,但并不反感做出精准的分析判断,“我的好兄弟们,因为根据市场分析,它的走向本该如此。疯狂的事情必然不会长久,尤其是像这种地方政府全力推,众商家合力挺,投机者乘机炒,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