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利赶到汴京,将金兵死死挡住,双方互有死伤。
最后在主和派的极力推动之下,金军胁宋以康王赵构、太宰张邦昌为人质,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今属河北)三镇给金国,金兵才退去。
但是,这第二次金兵南下形势完全就不一样了。
第二次金兵南下之前,一心主战的李纲在朝堂之上斗争失败,被何栗和孙傅、冯澥、唐恪、耿南仲五位主和的重臣联手诬告,宋钦宗这个糊涂蛋将李纲罢免,打发到了南方养老去了。
再加上,太原被德殿等候,皇后匆匆离去,按照计划应付这五人,留下赵谌和大内总管郑立果继续准备出宫之事。
眼下形势非常危急,是真正的争分夺秒,但赵谌深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越是到了紧要关头越不能慌乱,他必须尽可能的多做一些准备。
所有事情都是靠随机应变就能够成功,那只会出现在演义中的机缘巧合。
“郑总管,去拿父皇的令旨和玉玺来。”赵谌吩咐道。
“喏。”郑立果也不问原因,立刻就去拿,他是皇宫中大内总管,平时就给宋钦宗掌管着令旨和玉玺。
“空白的令旨多拿一些,越多越好,再弄两箱金银财宝。”赵谌又补充了一句。
郑立果答应一声,迅速跑着离去。
虽然如今大宋亡国在即,但实际上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达到了空前高度,不管老百姓日子过得如何,官吏、勋贵和皇室手中的财富却是永远不缺的。
但就算是这样,依然有人贪墨底层兵丁的军饷和粮草,甚至大宋军中普遍吃空饷,军人毫无荣誉感。
再加上武将被文官欺负得一塌糊涂,没有地位,甚至战场上都没有主事的权力。
这样的军队能够打得过女真骑兵才怪。
没过多久,郑立果带着一百名大内侍卫抬着两箱金银财宝,手中抱着一堆空白令旨和玉玺匆匆赶来。
“殿下放心,这一百名侍卫都是老奴精心挑选,最是忠于皇室。”郑立果让一百名大内侍卫在外面等着,他一进门便对赵谌禀报。
“郑总管辛苦了。”赵谌一脸真诚的说了一句。
郑立果心中感动,连忙道:“殿下千万不要这么说,这都是老奴应该做的。”
赵谌其实并不担心郑立果的忠心,不是因为这老太监本就是其父宋钦宗最信任的心腹,还因为太监与官员不同,某种程度上来说,太监与皇室是共生关系。
大宋若是被灭,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