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帐的会议就这样散了场。
刘昊知道自己被杨素这个老家伙当了枪使,一把帮助他夺取军权的枪。
就这样,不少的将领已经被刘昊得罪了,就因为两句杨素问的意见。
营帐外面站得军官不在少数,自家将领走出之后就纷纷凑上去。
中原军中不一样,各个部队牵涉到无数人的利益链,这些人的后台都不同一般。
刘昊一出来,一些人立刻就走了,态度很恶劣,现在傻瓜都知道刘昊已经得罪他们。
扯了扯嘴角就让侯在一旁的贾山带路回自己的帐篷。
所谓主辱臣死,作为侍卫的贾山他们虽然看在眼里,但由于主子一副不在乎的样子就没有做什么多余的事自讨没趣。
人的情绪是很奇怪的,不同的心理就有不同的做事方式。
密密麻麻的不知道到底有多少顶帐篷,还有无数士兵在其中,刘昊就这样跟着自家的侍卫慢慢逛着。
人潮涌动,刘昊闲逛的期间看见有精锐的军队集结,然后急汹汹的离开营地。
这时,刘昊淡然的脸上露出了一点笑意,是的,刘昊开心的笑了。
不管杨素有何居心,刘昊的意见都被采纳了,上议事厅多少次了,从来没人理会所谓的世子。
表现自己的能力,终于有了机会。
离营的军队正是御林军和五大营的,他们退出临潼关回自己的所在驻地。
御林军的常备军兵数量都有十万,毕竟都有话“十万御林军,十万健儿郎。”同样驻守京城的五大营标准军备人数是每营一万人。
新帝被反贼围困洛阳,这十五万的天子亲军怎能不出动。
军营中各种事务忙忙碌碌一片。
而刘昊则闲的无聊,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月轮才刚刚躲进地平线,天色特别黑,火光摇曳,一个少年模样的人从一顶军帐中缓缓走出朝天空伸了一个懒腰。
凉风带雪沫,睡意随着摇摆的脑袋驱散。
这么早起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刘昊。
随手拿起一把火把就借着火光寻找起水桶来了,一般刘昊都会吩咐好别人睡前要打好一桶水来留在早上使用。
捧了一把冷冽的寒水,洗刷过后让人神清气爽,接着刘昊开始了晨练。
这个时候,作为亲卫的贾三迷迷糊糊的爬了起床。
坐直身子定了定神,贾三就连忙出帐篷找刘昊,看着正在晨练的主子,贾三没打搅,只是叫醒几个同僚静静守在一旁,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职责。
逐渐的,晨光升了起来。
营地中不少士卒都已经起来,人声打破宁静,炊烟歪歪扭扭的飘向天空。
刘昊停下晨练的时候,贾三立刻就带着干粮候在一边。
走了御林和五大营的人,临潼关剩下的地方部队除了被安排守卫临潼关的人马,其余都被杨素老头子召集起来参加出征仪式演讲。
当然,刘昊也在其中。
在杨素许下一大堆的功勋嘉奖时,这些地方军士卒立刻喘起来粗气,也难怪,地方军都是由一些贫穷老百姓组成。
中原风鼎盛都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不是走投无路老百姓怎么会卖自己的命。
这些没见识的士卒在听到好处的时候一瞬间被杨素鼓舞变得士气高昂。
乘着气势,杨素立刻就带着能带的所有人马出兵前去剿反贼。
中原大地的兵种大多以步兵为主,骑兵都基本上是轻骑而且不作为主力强攻使用。
地方军比较穷也是骑兵稀少的原因,刘昊所带的二百多人马队在这些步兵中一时显得比较突出。
原本是北府军的这些人,没有那个是软蛋都是铁血的汉子,上了战马行起军来都带着一股铁血的锋锐。
杨素的手段非常高明,一下子就将可用的军队全部紧紧抓在手中。
刘昊正骑着战马左手是不是握着剑柄,眼中带着一丝兴奋,忽然回头问了贾三一句:“贾山,要跟中原人打,有没有怕?”
听见刘昊的问话,贾山一时涨红了脸,猛一回头大声道:“世子问我们怕不怕战斗?”
“战死何惧!”“战死何惧!”“战死何惧!”
高声呐喊中,刘昊将马背上的长剑拔出了一截,银装素裹的天地中剑刃映照出了锋芒。
贾山看到刘昊脸上多了一些不同往常的冷峻。
自从出了雪原开始,刘昊就一直出于行军和打仗两事之中,或者基本上刘昊都在行进中渡过。
好多人都忘记了这位世子的年龄,他还差个两三个月才满十三岁。
那些寻常百姓的家庭里面,这个年龄还是半大的孩子每日无忧无虑的玩耍,童年去也因为身上所背负一切用的肩膀扛起一起;不一样的起点造就不一样的结果。
那些孩子拥有了开心快乐的童年,而刘昊只能在一众先生的监督下刻苦的学习,还不只是所谓简单的识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