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一旦成了自然,改起来比什么都困难。其实婚后的俩口,原本是主张自己独立开伙的。那时,女儿女婿都了,虽然我们自己开伙,可不排除时时到老爸老妈处蹭饭。
21世纪,高科技的互联网世纪。
更是个性独立,特征鲜明的新世纪;我们这一代人,就是奉行活在当下,时时更新的网络生活,这与老爸老妈的旧生活方式,并不抵触可以兼容修改升级云云。
其实,坏就坏在自己。
当时听了俩口的打算,就严厉的打断了:“不行!我们是一家人!除了工作,一日三餐全家人,必须得坐在一张餐桌上。这即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又是我和你妈的基本要求。”
罢,瞅瞅有些愕然的俩口。
“你们忙自己的工作,至于那些买菜呀弄饭呀,打扫清洁和拿碗洗碗啦什么的琐事,有我和你妈老俩口,不需要你们插手呀。唯一的希望,是入乡随俗,有意见当面提。不过我敢担保,你妈的手艺经过了几十年的锤炼,没的呀。”
当时,记忆犹新。
香爸以一个当家人的大男人威风和自信,威严的坐在饭桌之道,慷慨陈辞,大义凛然,直觑到俩口(当然,此处主要是指女婿)心服口服,危襟正坐,频频点头。
一直觑到老妈,老婆心照不宣。
心领神会,一脸佩服;直觑到自己也感到了自己,是多么的高大槐梧,干脆果断,言必行,行必果……至此,奠定了一家人现在的思维习惯,生活方式。
问题是,该死的俩口!
果真做到了“忙自己的工作”,“琐事”从不上手。直到香妈对他一二再,再二三的提出,香爸才真正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可是,俩口的习惯己养成。
再,现在年轻人的工作也的确累,尽管香爸也曾隐隐约约,明明暗暗,拐弯抹角的修正自己原来的讲话,但收效甚微。
再加之,香爸对妙香习惯成自然的溺爱宠爱。
于是乎,彤彤呼啸着到来,四代、六口人,一路跌跌撞撞走到了今天……碗筷和饭菜摆好后,在香妈一迭声的催促下,俩口从隔壁家门出来,一前一后的坐到了饭桌上。
当然罗,要俩口。
完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也并非事实。这不,一坐上餐桌,白驹就拿起蓝边中碗和大碗,再把白瓷嵌金边的碗移在一起,起身舀饭。
蓝边中碗,老奶奶用。
据,这碗是她当年的陪嫁,算算也有将近100年啦,奶奶每顿吃饭不多,也就一汤勺足够了。蓝边大碗是香爸的,据老妈,这碗和她那中碗是一对儿,也100年啦。
香爸返城工作后一直带着它,算是对国企大厂不多的纪念品之一。
香爸饭量够好,每顿一平碗足足三两米,这很令外人羡慕不己。最后的白瓷嵌金边碗呢,据,也是香妈对曾经的国企大厂生活,不多纪念品中的一缕。
俩口结婚不久,在岳父义正词严的要求下。
白驹有些战战兢兢,坐在了三代五人的餐桌上。也奇怪,他第一次为岳父母和奶奶盛饭时,就喜欢上了这白瓷金边碗。
当时,颇具好奇。
才有了自己家的女婿儿,捧着这只白碗,看呀看的舍不得放下,直看得香爸笑到:“白驹呀,真是喜欢,就送给你好了呀。”
白驹眨眨眼,也算懂事儿。
就嘻笑着瞧向岳母:“老妈,以后我就用这只白碗了哟?”一语未了,岳母的泪花先溢了出来。慌得白驹眨巴着眼,不知所措。
结果,还是妙香告诉了他。
这碗,是老妈当年在国企大厂工作时,财务处里要好的五个姐妹一起买的,每人一只。在这白碗上,承载着老妈年轻时的憧憬,中年时的苦涩和人到老年的惶惑。
20多年,水火人生。
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能有多少个20年啊?尔后,国企破产,众姐妹各奔东西,从此天各一方,再也没团聚……
“就舀奶奶的,你爸在床上吃的呀。”
香妈叫住他,白驹看到,一边的铁盒里,装着二碟一碗,碟里是菜,碗中是汤。替奶奶舀了一汤勺米饭,白驹双手端给桌对面的老太太。
老太太笑眯眯,有礼貌的接过。
一面扬着筷子:“你舀,你自己舀,白驹,今天工作多不多呀?”“还行,奶奶你坐下吃吧。”白驹回答,这才拿起自己的绿边碗,舀上一碗香喷喷的米饭,坐下吃起来。
一边妙香,沉默不语。
早自顾自的挟菜,撅起嘴巴可爱兮兮口口的喝着汤。己进行了二年多的这一套规矩,白驹己烂熟在胸,轻车熟路。
饭桌上,一家人。
基本都是边吃边聊,主聊人是香爸,其他者有一句无一句的附合,唯有妙香从不吭声。妙香只是专心致意的吃菜,喝汤……
筷子头,勺子。
就在菜碗和汤碗里,肆无忌惮的翻动,搅和,遇到自己喜欢吃的菜和桂鱼汤,就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