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
徐光启一愣,难掩诧异的神情,犹自不敢相信的看着面前的陛下。>
莫不是陛下听错了?>
以为我要的是一百一十两?>
这可是一百一十万两啊,就这么随意的答应了?>
徐光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陛下会答应的这么痛快,以至于他后面准备讨价还价的措辞压根就用不上了。>
“陛下,是一百一十万两?”徐光启抿了抿嘴,犹自不敢相信的又提醒了一句。>
要不是刚刚偷偷用手掐了自己一下,又能明显感受到那种疼痛的存在,他差点就要以为是自己没睡醒了。>
“对啊,就是一百一十万两,怎么了?”>
朱由检不解的看了神情一脸懵逼的徐光启一眼,自己又没有老年痴呆,刚刚说过的数字还用你再提醒我一遍?>
“咳咳……”>
激动之下,只觉一股老痰直冲喉咙,呛的徐光启一阵咳嗽,但还是连连摇头。>
“没事,没事,微臣没事了!”>
“没事就好,朕还以为是不够呢!”>
朱由检下意识的回了一句,结果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就是这一句话,不知让徐光启未来后悔了多久。>
早知道陛下这么大方,自己怎么就不多说点?>
嗯,是在多说一些!>
那样一来,自己这工部未来数年恐怕都不用在为这黄白之物忧心了。>
“好了,一百一十万两朕可以允了,不过朕也要告诉你,你答应朕的那些必须要做到,否则就是欺君之罪!”>
随着朱由检的提醒,徐光启也立刻恢复了原样,恭敬拱手。>
“微臣遵旨,如若微臣做不到,微臣愿领欺君之罪。”>
“嗯,如此朕就放心了。”>
“这样吧,你要的那些银两,朕会让人明天就给你送来,你记得派人接收一下。”>
“是,陛下,微臣遵旨!”>
徐光启心中这个感叹啊,就好比是做了一辈子的农奴,突然间翻身把歌唱一样。>
让他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痛快感。>
哼哼,恐怕这六部也就咱们这工部能担当陛下如此厚爱了。>
却说朱由检可没心情关心徐光启的内心想法,眼见已经无事,便直接带人回了宫中。>
不过在离开之前,朱由检还是如后世那些领导一样,单独见了见有功之臣,一番勉励自是少不了的步骤。>
如灌钢之法的宋应星,燧发枪突破进展的梅东父子,以及负责虎蹲炮的几名重要匠人等等。>
直到日落西山之际,朱由检才算是回到了乾清宫。>
不过他也来不及休息,就连续下达了几道旨意。>
比如传旨京营,御林军,御马监等几个亲信军队,让他们分别挑选出五百名士兵来京城学习虎蹲炮的使用方法。>
虎蹲炮身为火炮,自然也需要专业的知识。>
知识不够怎么办?>
简单!>
那就只能用最笨的办法,熟能生巧了。>
就好比是后世的一句话,神射手都是子弹喂出来的道理一样。>
朱由检相信,只要炮弹足够,那就能养出一批比专业还要专业的炮手。>
而到了那时,就是明军主动出击之时。>
第二道旨意,朱由检则是下给了京城日月银庄的负责人,命他即刻调拨一百一十万两白银送往工部。>
没错,这才是朱由检的底气所在,自己掌控着日月银庄,也就是银行一般的机构,又岂能会缺钱?>
如今距离日月银庄在全国遍地开花已经过去了半个月的时间,但除了宝岛上面的四通商会故意借贷了一笔一万万两的白银以外。>
实际上现在整个大明都没有在出现第二笔这样的生意,朱由检此举其实也是自己给自己来了个张。>
伴随着两道旨意下达,大明朝的日月银庄也立刻就转化成一个庞大的机器,不断的运转起来。>
其负责人更是在迅速统计完京城内的银庄的所有银两后,又果断的向周边府城分号送去了信件,要求他们分别向京城运送来十万两到二十万两不等的金银。>
至于其原因,说起来也是无奈。>
因为整个京城,这个大明朝最富有的城池,结果所有储存起来的银两,还不足八十万两。>
反而是周边府城收获满满,各个都超过了千万两以上的存银,更有甚者还达到了惊人的四千多万两白银。>
至于原因,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对此朱由检自然也是心知肚明,不过因为要保证银庄的超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