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来迟,还请陛下恕罪!”>
轰……>
伴随着一声轰鸣,战船终于缓缓靠岸,而李邦华也连忙走下战船,来到了朱由检面前请罪道。>
“这次你贻误战机,虽然有过,但现在大局为重,所以朕就先记你一过,等到回京在做处置!”>
“是,微臣多谢陛下!”>
李邦华嘭嘭嘭连磕三个响头,这才在朱由检的命令下起身而立。>
同时,三军将士也开始火速登船。>
短短半个时辰,数万大军就已经登上数十艘战船,随即扬帆起航而去。>
战船破开海浪,脚下的土地也越来越远,不多时数十艘战船就驶入了茫茫大海之中。>
数十艘战船排列开来,顿时间便是遮天蔽日,连绵不绝直至视线之外,可真是一眼都望不到尽头。>
战船的速度远要比人力要快,又因为从山海关,到宁远城,在到锦州全部临海,所以顺着大海上的直线航行,这速度自然是又快了一分。>
因此两百多里的路程,也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大军就已经再次寻到了一处可供战船停靠的地方。>
哗……>
浪花拍打着船身,朱由检目光了望远处肉眼根本就看不见土地。>
“传令下去,放小船,命令福建军伍率先登陆,并查看周边情况。”>
“是,陛下,微臣遵旨!”>
李邦华闻言,立刻恭声应诺,随即便是自觉的主动带人放下战船上的小船,直奔陆地驶去。>
数万大军,纯属就是朱由检为了应对后金的战事,从而临时东拼西凑起来的。>
可以说这支大军中,除了福建大军以外,其他的士兵都是旱鸭子。>
现在经过一天的航程,十人最少都有三人没了战力。>
这个时候还怎么派他们上岸侦查?>
所幸的是,福建大军就是以水师为目的训练出来的军队,所以也早就适应了战船上的漂泊。>
近千条小船载着万人大军,在夜色中直奔陆地航行过去。>
一刻钟后,福建大军趁着夜色小心翼翼的登陆,并在李邦华的指挥下,彻查周边数里的范围。>
直至确认无误,这才命令士兵向战船方向打出信号。>
“登陆!”>
一直注视着信号的朱由检,也在信号发出后大手一挥。>
当即数十艘战船开始缓缓启航,向着陆地行进。>
“让斥候探查方圆二十里,务必保证我军隐秘。”>
“再去通知所有五品之上将领来朕这里商议要事!”>
“是,陛下!”>
王承恩也是心情激荡无比的连忙点头应诺了一声。>
王承恩自问自己也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太监。>
所以对于陛下出征能带上他,那也是心中兴奋无比,如今能为陛下鞍前马后的传达旨意,更是感觉动力十足。>
不出片刻,五品以上的将领便是已经济济一堂,聚集在朱由检面前,拱手听令。>
扯开地图,朱由检一指后方的宁远城道。>
“这里是宁远城,如今距离咱们约有七十多里,而这就是锦州城,聚集咱们大约有四十里的路程。”>
“所以诸位,朕要告诉你们的是,这一战非同小可,胜则进可攻退可守,直退建奴。”>
“可一旦出现战争焦灼,亦或者是败的情况,那咱们就要面临前后夹击的局面,至于结果如何,我想也不用朕多说了吧?”>
朱由检选择的这个登陆位置距离锦州城四十多里。>
并不是因为在近的距离没有适合登陆的地方,而是因为在这里登陆正好可以避开宁远城以及锦州城后金的斥候。>
达到神不知鬼不觉,最终达成预计的战略。>
朱由检不断的在地图上指指点点,一道道战令下达下去,也得到了一众将领的支持。>
确实,朱由检不懂军事,但这并不妨碍他的大局观。>
正所谓上兵伐谋下兵才是伐城。>
一城一地得失虽然重要,但有时候并不要执着于一个城池的得失。>
就好比是宁远城横陈在锦州城和山海关之间,若是按照常理必须要攻破宁远城才能支援锦州。>
可在朱由检看来,自己手握水师,完全可以出其不意的兵临后金大军的后方。>
在以手中大军强悍的战力,给予后金致命一击。>
而只要击破皇太极在锦州城下的大军,宁远城自然会因为后金无力防守而轻松取得。>
很快商议结束的朱由检,就让一众将士下去休息,但这里面并不包括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