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杨站在陆军指挥学院外的南湖大堤上,遥看被群山环抱的南湖水面,她像宝镜一样映出了蓝天白云的倒影;映出了由松柏簇拥的层峦巍峨的群山;也映出了杨杨与战友们难舍的情结。
“杨杨,我们到部队后如何与你联系?听说你去的单位以信箱为地址,是保密等级极高的单位。”
“不是还有同学留校读研,到时候我给你们联系。”
站在陆军指挥学院所在的南湖大堤上,与朝夕相伴四年的同学加战友一一话别,杨杨的内心无法平静。他不知道此一别他们是否还有机会再相见!因为从此他们分属军地两个不同的战线。
告别军校,杨杨直接转业到地方“安部”工作。
在“安部”,杨杨艰难地完成了自己的职业转变,从军人到“特工”,同时在情报工作岗位上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不惑之年的杨杨,他的同龄人,他儿时老家黎河岸边的小伙伴,一同上树掏鸟蛋,下河捉鱼虾的邻居二龙,19岁结婚,20岁升职为父亲。39岁官升一级坐上了爷爷的宝座。而杨杨仍对婚姻不理不睬!其中仰慕、暗恋杨杨二十多年的女同事王一,终因无法接受杨杨对婚姻和感情飘忽不定而心灰意冷,又无法释怀对杨杨的那份爱,更无法直视杨杨那双忧郁的眼神——充满了忧伤和无奈。
最终,女同事王一在临近不惑之年离开情报部门,转行到公安部门直接从事刑事侦破工作,她想以此忘却杨杨。而后王一报名去非洲从事维和,王一想以距离和维和地的战乱而强制自己忘掉杨杨,忘却自己二十余年追逐的无果的爱。
在王一离去,特别是出国从事维和的那段日子,杨杨曾深深的自责,由于自己的过错,而让一个女同志苦苦等了二十余年,而贻误青春年华。杨杨也曾后悔过,难过过,郁闷过。曾经,他不敢面对王一使用过的各种办公设施,甚至不敢从王一曾经工作的办公室门口经过。而与王一最后话别时的一幕幕总在杨杨的眼前晃动,挥之不去。
烛光欢乐谷,坐落在西山鸳鸯坞的尽头,投资商模拟西部风情,在鸳鸯坞所在的草甸上搭建了一个一个红顶蒙古包,鸳鸯坞两侧山峰逶迤,脚下是潺潺的鸳鸯河,鸳鸯河水在西山脚下几经缠绕,而后向金水河奔流而去。
粉红色的蒙古包,在烛光的掩映下,柔柔的烛光使酒不醉人人自醉,每一个蒙古包,都有一个别致的名字——戏水坞、幽梦坞、情人坞、蝶恋坞、忘情坞……
曾经的过去,王一和杨杨在休假的时候不知一次来到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