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补(2/3)
作者:泠善之风
您知道的,普通松木倒罢了,这云松可不一般。”
云松在上千里外的深山处,树长得高且粗大,苍翠挺拔,几百尺外就能闻到云松散发出来的清香,真是沁人心脾,让人灵台清明。
“听月儿说,那是仙灵之气。您喝的松针茶就是这云松的松针。
那地界虽然是归了皎家,但轻易不给人进去,以后还有没有机会都不好说了。月儿说着云松未必有金丝楠木好看,但好处要比金丝楠多,孙儿就想着,咱们要不要请月儿给带一两颗?”
颖国公疑惑道:“咱们要这个做什么?”这小子的家具可是早就打好了,难不成也想换新的?
卫封一幅‘爷爷您怎么变白痴了’的眼神看着祖父,嘀咕道:“给您攒棺材本啊!”
守在外间的常春儿就听见一声怒吼:“你个小混帐!你爷爷还没死呢!”然后一阵噼哩啪啦的声音。
常春儿摇摇头,待声音平息了,才慢慢挪进屋子里去。
就见封少爷黑亮的眼神儿正委屈地看着国公爷,而国公爷哆嗦着端着茶碗,抖发了好一会儿,才指着孙子身上的鞋印儿骂道:“你一天不气你爷爷,你就吃饭不香是不是?”
这孙子贴心的时候是真贴心,贴得你想先揍一顿再稀罕他
。
人老了,准备寿材什么的很正常,跟皇帝早早就开始挖皇陵一样,他们年纪大的人并不怎么忌讳这个。
寿材么,当然越好心里越舒坦,谁想埋进土里没几天就烂掉肉啊!
可好的寿材可遇不可求,得耐心地搜罗。下手晚的话,有时候人都死了,好寿材也没着落,只能临时凑合或者借用什么的。只不过那时候人都闭眼了,也不用去想了。
京里这些达官显贵,哪家不预备上一两件?就这也每年都有人四处借寿材的。他们府上原本也有两件,可前些年老老太太去世用了一件,前年又被镇国将军府上借去了一件,眼下确实没有存的。
他已经花甲之年了,看着硬朗威武,夫人也差不多年岁了,人有旦夕祸福,谁知道哪天就要用呢?
所以,封儿所想确实是一片孝心,可就是让人想揍一顿!
唉,到底是自己不服老啊!
颖国公长长出了一口气,揉了揉额头,缓声道:“做寿材的树可得够粗,至少也得合抱。再有,你媳妇伐木是办喜事,咱们这个时候提什么寿材,不好!”
卫封扑了扑身上的印子,呲牙咧嘴地道:“那树我见过,两个男子合围都抱不拢,长得又高又直,下面还没树杈,一棵树能掏三四个呢。
忌讳的事我来跟月儿说,咱们只是砍了树材来,又不到处嚷嚷拿来做什么的。
常春儿一边收拾砸坏的东西,一边儿撩起眼皮看这爷俩,心里啧啧道:“人老了,哪个心里不怕死?最忌讳人家提这茬了。也就是封少爷,换一个人跟老主子说死啊活的话,指不定就去挑大粪去了!”
“你怎么想到这上头?”颖国公消了气,心平气和地跟孙子透话。
卫封也不隐瞒,“在军营里的时候,我爹也常带着我们往大山里转,除了打猎察看地形,还特别留心哪里有好木头。说,爷爷的棺材本没了,得找好了才放心。”
看到祖父眉头不展,好像不怎么踏实,卫封眨了眨眼,道:“您放心,月儿指不定自己也有这个打算,才跟孙儿有这么一提的。你知道么?她太爷爷和太奶奶都快九十了。。。。。。”
颖国公眼睛精光一闪:这倒是了!不然一个小姑娘家,再不会平白想到这个上头来。看来是他误会了!
***
卫封在祖父面前给月儿刷了一回孝心,揣着块从祖父那坑来的宝贝,洋洋得意地回自己书房去了。
吴隐一见主子回来,连忙回禀人都挑好了,请主子瞧瞧,没问题的话就安排出发事项了。
卫封打量着一字排开的六个挺拔汉子,倒都是好手,只是里面竟还有两个四十左右年纪的。卫封询问地看了吴隐一眼:这是怎么个挑法?
吴隐连忙解释:“这些兄弟各有所长,这两个年长的,不但江湖经验丰富,还对各府上的人也脸熟,见到他们,一般人也不会乱打主意。”
他没说的是,这些兄弟经常在外行走,多少都有些积年的老伤,跟在皎大小姐身边,表现得好,指不定有机会得到好药。这是他的一点小私心,就没必要给主子说了。
卫封点点头,算是通过了,又板着脸例行训了话,给了带头的邢坚凭信
。又转头对吴隐道:“去外院管事那里支取三百两银子,让他们六人安顿家里,自己打点行李,免得去了还让月儿操心他们的衣食。”
二百两银子可是不少了。换成铜钱也得将近三百吊钱呢!他们这些护卫的家小都在府里做事,吃喝穿用都不愁的,看病吃药府里也有大夫,没钱还可以赊账,或者从月薪里面扣除,日常等闲也没什么大的花用。
安顿家里的话,也是让大家各自手里留一点急用钱。而他们这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