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也曾奏写道:‘二十年间,由于欠苗,卖田宅、雇妻女的人不可胜数。’”
说到这里,林宁接着言道:“下官是苏浙人,深知明州、嘉兴、秀州此地颇风行典妻风气,其间的情况也较为复杂,有把妻子典与他人,取得约定的一笔款项,期满后还要拿出钱财来赎回的,有的期限长达五年、十年。有的女子在外生养儿女,以至于后来难以分辨哪是她其本夫了。
典妻有长租者亦有短期典租的,短典者则多半是临时性的,如外来的生意人、过路者,出资以后,可以与租来的妻子同住,在约定的期限内,多半是居住于原夫家,客至,原夫要回避,一旦到了约定期限,原夫和女方不会批准再与客人同居,即使是典租期间与客人情绪极好的妇人,也不会批准持续同居;如愿出资续租则又另当别论。”
没想到典妻陋习竟然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了,而且连眼前这二位官员也看做寻常,乐天不由叹道:“民间陋习,吾等不能禁也,然此案涉及皇家颜面,我等稍有不慎乌纱不保且为小事,若让天家蒙羞,我等则百逝世难赎其罪。”
“都怪卑职二人粗糙不察!”林宁额头冷汗隐现连忙告罪,紧接着又言道:“下官昨日与裘大人昨日阅此案时,并无觉的有何不妥,当事人并未言称其为皇裔之事,下官二人只当做一桩寻常的典妾案!”
在推官林宁话音落下后,旁边的裘元度说道:“府尹大人,历朝历代都不提倡典妻,也没有相应的束缚,民间多是私订的典妻契。然此风之所以能够存在,重要还是经济原因,有的人富,有的人穷,有人为求子嗣承典别人的妻子应用,有人为摆脱困境典妻供别人享用。”
在说话的同时,裘元度又自袖拿出一张长约一尺八寸、宽约一尺六寸的契纸:“府尹大人,此为此桩典妾案的字契!”
接过契本,乐天眼力扫过,只见面明确的写着:兹有赵伯约久欠徐百仟钱五百贯,实无力回还,愿将妾室王氏押于徐百仟名下,为妾三年,所生子女为徐百仟后代,期满以钱五百贯赎人,可延期半年。若过期不赎,王氏将永远为徐百仟所用,同人说合,两厢甘心,立字为证。
此面为契约正,再翻过来看,背面有债主徐百仟以及欠债人赵伯约的签名和按的手印,还有担保人伍顺尺的签名画押,题名为政和八年八月二十九日。契约一式两份,骑缝之处写有“各执一张”的四个字,以防捏造和涂改。
见乐天说完,裘元度说道:“府尹大人,这张契约是那债主徐百仟的,于昨日拿来当做证据的,至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