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顶轿子直接来到府衙,从角门进去后,一直到二门才落地。
二门站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子,看到况且就上来行礼道:“况公子,老爷在后堂等您哪。”
“小兄弟,你认识我?”况且看这孩子稚态可掬,顿生好感。
“是那天考试时认识的,你不认识我,我是老爷的书童。”罢,就在前头领路。
“书童?”
况且心里想着,可能是练大人府上的家生子吧,不然不会买这么小的孩子做书童。
他还是第一次来府衙,前面大堂是什么样他没见过,不过后面跟正常大户人家差不多。穿过庭院后,又走过一趟房屋,这才到了府衙的后堂,实际就是内宅。
到了这里,就看到练达宁和一位中年妇人并肩站立着,两旁雁行排开十几名丫环婆子。
“况且,这里。”练达宁打声招呼。
况且一进来,所有人的目光就都盯在他身上,练达宁这一声喊,这些人盯的更紧了,好像要从他脸上发掘出金矿来。
况且感觉身上脸上快被这些目光灼穿几个洞了,他强抑着窘迫,快步低头走过去,来到练达宁身边躬身施礼:“弟子况且见过老师。”
“免了,况且,见过我夫人,就是你师母吧。”
况且急忙双膝跪地,大礼拜倒:“弟子况且叩见师母。”
“快起来,快起来,这可使不得。”况且身边的夫人急忙让几个丫环把况且拉起来。
况且见到练达宁可以不跪不拜,可是师母如母,就得跪拜了。
练达宁夫妇两人都穿着家常衣服,官服只有正式场合或者接待上司时才穿,练达宁经常升堂审案也只是便服。
明初,太祖皇帝号令天下恢复汉人衣裳,其实也就是掀起汉服运动,其实只是恢复的唐装,跟真正两汉的衣服还是有很多区别。
一般士人穿的常服跟道袍差不多,成为直缀,圆领右衽,腰身束带,衣摆明初时只是过腰,到了嘉靖年间,基本过膝了。一般官员所谓的便服也就是这个服饰。
明朝的官服称为补服,又称常服,在衣服前胸后背上各有一块方形布块,上面用金银丝线绣着各色图案,这布块称为补子,到好像后来军人的肩章绶带,是用来标明文武品级的。
文官的补服绣的是飞禽,武官补服上绣的是走兽,文武两途大致如此。
明人自己解释这种制度的含义时说:“我朝定制,品官各有花样。公、侯、驸马、伯,服绣麒麟白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