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一架秦国战斗机呼啸而过.这架双发“鹰”式战斗机快速从齐国一艘最新的热气飞艇边飞过.
“突突突”机枪三发点射.后面的机枪手瞄准齐国空军的热气飞艇射出燃烧枪弹.
很可惜.三发枪弹沒有打住热气飞艇.齐国在意外获得一架飞机之后便立即进行了研究.主要成果是他们掌握了螺旋桨的秘密.知道了利用气流作为推进前进力.但他们的空中飞行器依然是圆球状的热气球.
随后抓获的飞艇机组人员让齐国飞行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那就是他们也开始注意飞艇的外部形状.那就是做成雪茄型.同时安装十字翼以便操控.
虽然机组人员介绍了秦国使用氢气作为飞艇填充气体的信息.但这种氢气的制作方法齐国人还不知道.机组人员隐瞒了电解的事实.齐国人也不知道电具体是什么.他们只知道报纸上提到过.
不过这些都沒有关系.齐国人在飞艇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仅是外形.还有推进装置.他们的气囊开始有了支架.主架为木质.其余的支撑物为竹质.这样可以大幅度减轻飞艇的有效载重量.
在飞艇的燃料选择上.齐国人选择了更易于燃烧的煤油.不过利用风囊吹入空气加速其燃烧以便快速的提供足够多的热气升空.这样齐国就有了较远作战距离的热气飞艇.
这种飞艇的出现给秦国天军带來了极大的麻烦.秦国的空中“炮艇”全部停飞返回国内.剩下的只有飞机可以作战.但前线仅仅只有两个中队的战斗机编队.主体机场只有一个.临时机场有两个.好在这个时期飞机对机场着陆情况要求不是很大.但齐国空军采取了多面进攻的方式.
不知道齐国是怎么做到的.他们的飞艇数量一下子增加了很多.如果秦军派出侦察机到齐国的一些县城拍摄照片就会发现这些飞艇是怎么來的了.
齐国为了大规模生产这种飞艇.便以官府组织附近女性参与飞艇气囊的封制.为了加快气囊的制造速度.齐国第一次采用了分工承包制度.也就是以几个女性为一群体专门加工气囊的某一块.就这样把气囊分开加工大大加快了气囊的制造.当然这也有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允许有一定的误差范围.但却可以通用加工.为了鼓励女性加工快速.齐国支付这些女性一些工钱.
而几个女性多以作坊的方式出现.她们的活多以一个代表女性承揽.然后分工去做.这就出现一种雇佣被雇佣的关系.虽然是几个家庭联合组成.而且多以小作坊为主.但这毕竟是在战争条件下催生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