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三年的青州大旱所造成的损失无疑是巨大的,但汉朝政府却毫无应对之策,根据许商从京城一带打探得到的消息,其实朝中也有大臣向灵帝上书请求赈灾减赋,但却被张让指责成谎报灾情意图贪墨,反被昏庸的汉灵帝交付廷尉治罪。故而朝堂之上人人不敢奏报灾情。刘宇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不禁暗叹汉祚将终,无可挽回。不过从刘宇的私心来讲,他对汉灵帝的昏庸倒也不是很排斥,毕竟只有汉灵帝昏聩不明,才会有日后的英雄用武之地!就拿这次旱灾来讲,刘宇就得到了十数万灾民的民心。这一个月里,他和孙琳整日去地里田间与安置下来的灾民们同耕同劳,而在他的刻意招揽之下,未来的大将之才管亥、臧霸对他感激万分,立誓愿为他效犬马之劳!
光和三年秋十月,秋收的农事已了,刘宇便开始了他的募兵计划。四年之后的乱世中,没有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后盾是不可能在群雄之中立住脚跟的,刘宇要想在三国成就一番事业,拥有一支贯彻自己意志的军队是必须的。于是,刘宇以保障许家村周边治安为名,在十余万农户中招募一千人为乡勇,并于村西20里处的一片空地设立营舍,专供乡勇操练屯扎。东汉末年,军事废弛,很多州郡的兵马或老迈,或懒散,还有很多地方兵员根本不满,地方官员靠吃空饷大肆中饱私囊。到了三国时期,因为人口数量的锐减,农耕力量不足,诸侯之间连年混战使得青壮年劳力被征抓一空,田地大片荒芜,一些诸侯的战争粮草都无力供给,在这种情况下,由曹操提出了军屯的方法,作战部队战时为兵,闲时为农,耕种田地,自给自足。可以说曹操的屯田制大大缓解了因劳动力缺失而导致的粮草短缺问题,但随之而来的是军事单位的训练不足,相应的战斗力的增强也相当的缓慢!这也是为什么三国时期的战斗减员相对严重的原因。不过当时各大诸侯都在采用军屯的制度,所以大家其实还是在同一起跑线上。
但若想在乱世中脱颖而出,刘宇认为采用军农合一的屯田制实在是不可取。军队就是以战斗为业的人群,只有在平时坚持不懈的进行素质训练,才能在战火的洗礼中生存下来,所谓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故而刘宇此时采用的是精兵路线,即兵农分离,士兵平日只要专心训练,不必关心农事,每个士兵发饷1000钱,米5斗,有家属者,其家每半年补2000钱,米1石。如此优越的条件,就是大汉的正规军都不可能有啊,因此一时间人潮涌动,人们都争先恐后的前来应征参加乡勇的选拔。青州就是后世的山东一带,都说山东大汉,不管哪个时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