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弹射击为第一练习,即100米半身靶,卧姿有依托时间不限。因为子弹紧缺,每个人只打三发。胸靶最多10环,没有后世专业射击比赛的十点几环之说。因为训练时间短,平均6环以上就算及格。学员队一半以上获得及格成绩。史大同打了个不及格,到处嚷嚷枪没校好。邢志强用的是同一把枪,更惨,两枪脱靶,一枪打在贴靶纸的木头上,剃了个光头。也说枪没校好,要求重打。
瞿副队长被两个人一闹,又见此枪位普遍成绩不好,也有点含糊。但还有一个学员没打,心想打了再说。这最后一个学员是李学文。李学文打了一个27环,瞿副队不再提重打的事。邢志强埋怨道:“你打那么好干嘛?本来大家伙能再打三发的”。史大同则从牙缝里冷冷地迸出了两个字:“蒙的!”
这时过来一人,表情严肃,个子不高,背微驼,面皮微黑,浓眉紧蹙,五官挤在一起。是警卫通信连的杜连长。杜连长当兵多年,因为文化低,只是个连长。听见这边说枪没校好,要来了胸靶。见李学文的三枪全打在9环上。三个弹孔呈三角形紧挨着。杜连长指点道:“弹孔集中,说明技术稳定”。说着端起枪立姿无依托对着百米外的胸靶打了一枪,一个参谋上前报靶,打了9环并指明了弹着点。杜连长马上取出工具微调了一下准星。再次端起了枪。
只见那个参谋就坐在胸靶边,头还挨着靶。杜连长打一枪,参谋就歪头报一声靶。杜连长三枪打了30环。这一幕把李学文狠狠地震撼了一把。这个参谋对杜连长的技术真是绝对信任。杜连长打完把枪扔给李学文,说了句:“打三发”。李学文压好子弹,也象杜连长那样立姿端起了枪。那个报靶的参谋见李学文要打,连滚带爬的跑了。周围一片哄笑声。
后世的影视剧里,常见当兵的在枪上挂个东西练瞄准。这没错。但无依托射击其实有取巧的地方。当枪从上往下放平的短时间内,枪的重量可忽略不计。也不存在长时间瞄准时手托枪的颤抖问题,枪下落的同时瞄准扣板机,如果恰好在枪放平的瞬间完成瞄准击发,一般有好成绩。当然瞄准过程中目标缺口准星这三点会轻微的晃动,击发要求轻柔的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如果在枪放平的瞬间,恰好三点成一线,又恰好完成不知不觉的击发,好了,10环是你的了。当然这样打上一两枪可能不难,如果枪枪都能凑齐上述三个条件,必须经过千锤百练。如果练成了,你就是快枪手。
抗战初期,日军老兵和阎西山的老兵都会打甩枪。所谓甩枪就是行进时发现目标,快速的把肩上的枪放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