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战争爆发后短短几个月,大批日侨蜂拥而至。北平的日侨由战前的八千人猛增到八万人。日本当局在西四牌楼、东单、王府井、东郊民巷、西郊民巷共划出了五个日本人居住区。新到的日本人多数集中到这五个日侨区居住。
这五个地方显然都是北平的精华地带。日本人不认为自己是侨民,把这五个地区称为日本人居住区,而不是侨民区。在侨民区的中心地带,所有中国人都被迫迁走。在边缘地带有中日居民杂居的现象。这些挨着日本人住的中国人,或者是汉奸,或者是合作者,起码是顺民。
日本人的最终目的是把所有中国人都赶出内城,把北平建设成一个以日本人为中心的,中国人提供劳务的二元城市。但是随着战争的持续进行,普通日本人发现三个月灭亡中国是一场梦。日本人向中国新战领区移民的势头慢了下来,现在移居中国不保险,还是战争打完了再去吧。
这些跟着日本军队进来的平民,显然是为战争服务的。他们开洋行办企业,剥削占领区的民众,掠夺资源和财富。那些军人家属更是收藏了大批财宝文物。可以说除了不懂事的小孩子,没有无辜者。就连日藉慰安妇也是为了鼓舞士气自愿献身来的。
日本平民也明白他们是强盗,中国人不可能真心和他们友好。为了防备中国人,在日侨区的中心地带圈出了一块区域,此区域禁止中国人通行。日本军队和武装侨民昼夜巡逻,见到中国人就射杀。
但还是不能杜绝所有的中国人进来,例如掏大粪的。这时的北平还没有完善的下水道系统。就是洋房里的抽水马桶也是把粪便排到楼前或楼后的化粪井里。至于传统的四合院,多数还是干厕,所以必须人工淘粪。
难道让日本人自己淘?那些侨民冒险来中国是要当人上人的,不是当淘粪工的。只能让中国人来干。淘粪工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来日侨区,那么到底应该何时来掏粪,没人记的。只知道见了掏粪车就躲的远远的。至于到那家掏粪,掏多少没人管。
这就给了铁血同志会机会,他们赶着特制的掏粪马车穿街过巷,出入四合院。瞅准机会就放定时燃烧弹。燃烧弹的定时器用林特连管,弹体装药是雄黄和氯酸钾的混和粉,烧起来有上千度的高温,铁都能溶化。有的化粪井里倒入了汽油,汽油蒸汽会顺着管道到处乱蹿。一但起火就会爆燃。
到了晚上,五个日侨区多处起火。红色救火车“铛铛铛”敲着钟及时赶到。救火队员都是中国人,日本人总不能拒绝救火车进入吧。这时全北平只有十几辆消防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