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辆自行车,是从二市场上淘来的,价格便宜,只花了三十块钱不到。
可想而知,自行车的质量离谱到什么地步,可以这么说,这车,除了铃铛不响以外,其余地方都在“乒乒乓乓”的响,着着实实的一辆破车,说是废铁也不为过。
蹬着自行车,唐小兵心情沉重,这和他以往的心境形成了鲜明对比,以前骑车兜风,都是自由自在,可现在是身负重责。
亮岗村离雨水镇只有十公里路,前面的几公里还好,是水泥路,骑着顺当。可越往后走,路就变得越来越颠簸,由水泥路变成了泥石路,到处坑坑洼洼。
虽然是骑自行车,但唐小兵一样难受不已,甚至有点晕车的感觉。
这路不到三米宽,是通往村里的唯一通道,路况差成这样,现在晴天还好,要是遇到雨雪天气,那简直就是泥泞不堪,亮岗村的老百姓基本上就没法出行。
唐小兵心下一叹,亮岗村将近一万户人家,每天就通过这么一条路来与外界联系,那哪能发展好?我决定了,等我有了能力,我一定要为他们修一条平整宽阔的路!
好不容易骑车来到了亮岗村,已经傍晚七点过了,家家户户都在生火做饭。
陈翠芳的家不在村上,而在离村两公里外的山沟沟里,只有山间羊肠小道连接,自行车都没法通过。
没想到她们的生活这么艰难,唐小兵锁好车,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山路。
这处山沟,每隔几百米有一户人家,陈翠芳家就在一块崖壁下面,并且还是用土砌成的草房。
唐小兵于心不忍,城里的人,永远也不会知道乡下人的艰难,走上前去敲开了破旧的大门。
迎出来的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婆婆,应该就是信中落款的陈翠芳了,她一看见来人,说道:“请问,你有什么事吗?”
“陈婆婆是吧,我是雨水镇文化站……”唐小兵礼貌地解释起来。
“文化站?你就是文化站的领导?快快请进!”陈翠芳激动万分,连忙请他进屋。
看着她急迫的模样,唐小兵更是难受,这都是为了她的孙女,如果是为了她自己,这陈婆婆一定不会这样。
&ns;&ns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