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二十八章 麻木不仁(2/3)

作者:西门吹灯零零七
拐了一条巷子,来到鸡鸣寺,下马之后,带着张铁和李耀走到寺庙门口,通报了迎客僧,那僧人知道是扬州王四公子到来,连忙引导一行人走入其中。

相传鸡鸣寺最早追溯到西晋时期,有僧人在鸡鸣山依山造室,建佛寺五间,但规模不大。其后数百年间,中原动荡,江南反而平静,佛寺逐渐扩大。南朝时期,刘宋皇帝刘宏为其取名为栖元寺,梁代时,萧氏皇族尚佛,扩大寺庙并改建了位置,改名为同泰寺。后来又陆续改名为净居寺、圆寂寺、台城寺、法宝寺等,到明朝洪武十八年,重建寺院并取名鸡鸣寺。明末清初,鸡鸣寺毁于战火,康熙南巡时,鸡鸣寺又被重新建立,曹寅(《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为了拍马屁,大肆修建鸡鸣寺。

太平天国时期,鸡鸣寺再一次毁于战火,而光绪二十九年,江宁布政使黄建莞奉两江总督张之洞命在鸡鸣寺造豁蒙楼,并捐资两年建成,张之洞亲书匾额。该楼原有张之洞的画像,悬挂梁启超书联“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后来,又有黄建莞的撰联:“遥对清凉山,近联北极阁,更看台城遗址,塔影横江,妙景入樽前,一幅画图传胜迹;昔题凭墅处,今日豁蒙楼,却喜玄武名湖,荷花满沼,更风来座右,数声钟磬答莲歌。”

王永安畅游一番鸡鸣寺,感受着这所古建筑的史沧桑,它就是中国史的缩影,不断地被摧毁重建摧毁重建,每一次重建仿佛都会带来一些新的东西,但却丢弃了许多原本的好东西。

三人游罢鸡鸣寺后,王永安捐钱五百两,高兴得主持连连感谢,说有这笔银子,又可以救活不少灾民了。

王永安随后问起这灾民情况,那主持说这些灾民都是失去土地的流民,如今土地兼并严重,眼看着越来越多的百姓涌入南京城,估计到明年的时候还会更多,介时鸡鸣寺便不能再施舍稀粥了。言罢,主持连连叹气,如今这年月,寺庙尚能维持,却无法普济众生,连带着和尚们暗自惭愧起来。

看着饥肠辘辘的灾民,一个个面黄肌瘦,身材矮小,衣衫褴褛,头上缠着枯臭的辫子,脸上满是茫然,仿佛对自己的生活和一切都没有任何希望,思想里只有谁能给他一碗粥,他就能做任何事的打算。

在他们的身上,王永安只看到了一个词:麻木!

这是一种绝望的麻木,这是一种让王永安感觉到极其不舒服的麻木,这也是众多中国知识分子痛心疾首的麻木。他的好友周樟寿便是看到了国人的麻木,才弃医从文,并改名鲁迅,希望用文章唤醒国人。只可惜看得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
异界之废柴赛高 纨绔皇后 总裁有令,女人反抗无效 我入职监察室,咋全国都慌了 我的体内有座龙墓 家有狐仙在闭关 穿到自己文里的苦逼作者桑不起!! 望仙门 落跑皇妃:笑倾天下 校花之贴身保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