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英奎和李卫红堂而皇之的按着与两人关系的亲疏远近把全班的谈话名单排好了,然后上交给了贾鸿。
接着等了好一会,总算轮到排在7号的陶小霜进毕工组办公室了。
“陶小霜,坐下说。”贾鸿按了按太阳穴,喝了口水,才道。
“贾老师,那我坐下了。”隔着张半旧的办公桌,陶小霜坐在了贾鸿的对面。
看着眼前这个运动前的好学生,现在的逍遥派,贾鸿语气十分缓和的道:“陶小霜,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正是国家需要你们这些中学生奔赴祖国的边疆和农村做贡献的时候。你在班级里一直是比较先进的学生,老师希望你做班上的积极派,主动到边疆到农村去干一番事业。你愿意吗?”
陶小霜闻言微微低下头,视线放在贾鸿上衣的口袋上,她把刚才打好的腹稿慢声说了出来:“贾老师,你说得对,国家的建设人人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责任的,我们中学生就更应该了。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我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前段时间发烧住院,现在又感冒了,而且我也不会工活农活什么的,所以……我想留在上海,要多做贡献的话这里的岗位更适合我一些。这个也是我和家里人商量的结果。”
贾鸿一口气见了7个人,就没有一个学生愿意离开上海的,陶小霜的回答在他的意料之中,他和颜悦色的叹口气,“你是个聪明的学生,我就说句实话吧——我们班58个人,能留在上海市区的不会超过6个人,即使加上分去郊县的人也不会超过15个的。比条件,像庄沙、张可茜这几个可都是独生子女,还有王欣华、彭萧等人则是军人遗属,还有周碧微,她可有很严重的肝病……你能划到这两档的机会有多大,你自己好好掂量一下吧。老师今天就不多说了。”说完他从手旁一叠的志愿表上抽了一张递给了陶小霜。“拿着表出去吧,回去好好填,顺便叫下一个进来。”
“谢谢贾老师,我会好好考虑的。”陶小霜说着站起来,拿上表,转身出了办公室。
她走后,贾鸿用插在衣兜上的钢笔在他随身的本子上记了一句:陶平日表现良好,性平可说服,宜尝试打开缺口。
在这两年里,以前对待学生比较严格的贾鸿一直是被挂起来斗的对象,这次调进毕工组是他不再憋屈重新做‘人’的机会,对他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最近他茶不思饭不想,一天到晚都在琢磨怎么完成王援朝传达下来的上面的任务,怎么尽量多的把学生们分配出上海去——上面对67届分配下的硬指标是这届留城的人不能多于6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